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進口關稅“七一”觸底 本土車企謀破發(fā)展瓶頸

2006年06月28日 10:01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7月1日起,進口車進入中國市場,關稅將再次下調3個百分點。屆時,中國加入WTO作出的汽車及其零部件降稅承諾將履行完畢。

  關稅的調整,對外國汽車廠商是利好,對中國廠商未必是壞消息。此時,冷靜分析、換位思考至關重要。

  外資大舉入侵,中國企業(yè)為何不能倒戈反擊呢?答案是肯定的。吉利、奇瑞也有不同的嘗試,但結果似乎不太理想。

  中國企業(yè)外拓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處于發(fā)展的初步階段這一根本事實不容忽視。盡快走出這一階段,需要學習別人的成功之道。筆者采訪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Christoph Stark時,他說了一個經典的原因:寶馬之所以成就高端品牌,主要在于他們擁有很多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品牌,并且讓消費者從情感上對之認可,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個性的車子,“如果你向忠誠的客戶提供產品,差異化很重要。技術與品牌是聯系在一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zhí)行院長佩德羅·雷諾也認為,未來10年,擁有自主品牌的中國本土生產商將率先走向國際市場。

  不過,目前談這些似乎為時過早,中國本土企業(yè)還應該在知識產權方面加大研發(fā)力度。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機械發(fā)明審查部汽車審查處處長毛永寧透露,就在中國專利申請量來說,日本最多,其次是德國,依次是韓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瑞典。這些專利同樣在其他國家申請,進而為我國的汽車出口設下障礙。

  并且,中國本土市場仍不容忽視。中國有100多家汽車生產商,但有絕對優(yōu)勢和特點的并不太多。一方面需要整合,以應對競爭;另一方面,應積極思考尋找市場空隙,針對洋品牌的特點生產出更具差異化和更中國化的產品來。畢竟,以產品取勝,才是最終取勝之道。(許凱)

 
編輯:郜威偉】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