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1日電 據(jù)解放軍報報道,8月31日,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濟南召開“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lián)合軍事演習擁軍支前工作總結表彰大會,青島市委辦公廳、濰坊市委等104個擁軍支前先進單位和106名擁軍支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演習也是對山東各級黨委政府執(zhí)政能力的實際檢驗”
中俄聯(lián)合軍事演習確定在山東半島舉行后,山東省委、省政府立即啟動了戰(zhàn)時國防動員保障預案。省委書記張高麗、省長韓寓群多次強調指出,演習在山東境內舉行,既是對山東的極大信任和鼓舞,也是對全省大局意識、國防意識的一次考驗,是對各級領導干部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實際檢驗,各級要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全力以赴做好演習保障工作。
山東省成立了由省委副書記高新亭任組長,副省長謝玉堂、省軍區(qū)司令員談文虎等任副組長的演習保障領導小組,設立了綜合協(xié)調、交通保障、支前慰問、安全警衛(wèi)和裝備保障機構,制定了詳細具體的保障方案。通過精心籌劃,周密組織,支前保障工作被落實到了具體單位、具體人員。
根據(jù)演習要求,濰坊機場需要進行擴建。在時間緊、要求高的難題面前,濰坊市委書記張傳林的話擲地有聲:“只要部隊有需求,一切都要為演習讓路,一切工作服從服務于演習需要,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3000立方米、11000平方米的混凝土澆筑,時間只有8天!可在施工現(xiàn)場臨時安裝混凝土拌和站,最短也得7天。時間緊迫,市領導表示:千難萬難,也要堅決按時完成任務!當夜,市公路局路橋公司果斷停止兩處在建工程,調集300多人的施工隊伍和10余臺建筑機械,24小時連續(xù)施工……結果提前29小時完成任務,確保了演習部隊飛機按時進駐。
濰北靶場2號公路南端原是5.5公里砂石路。8月上旬的陰雨天里,上級通知要求,10天內把砂石路改建為柏油路。濰坊市領導立即召開現(xiàn)場協(xié)調會,連夜研究制定計劃方案,并緊急調集20余臺施工機械,組織130名工程技術人員,冒雨晝夜奮戰(zhàn),提前1天完成了任務。
8月7日,臺風“麥莎”登陸膠東半島。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帶領有關人員頂風冒雨來到參演部隊。當他們發(fā)現(xiàn)某部官兵駐扎在五龍溝水庫下游,在狂風暴雨中很不安全時,張大勇立即要求駐地鄉(xiāng)鎮(zhèn)中學騰空全部教室,讓原先住在帳篷里的演習部隊官兵搬進去。直到官兵全部入住完畢,張大勇一行才冒雨離開。駐濰北參演部隊營區(qū)地勢低洼,容易積水,昌邑市委書記陳白峰、市長馬躍啟調派了8臺抽水車為部隊抽水排澇。他們還帶領氣象專家為演習部隊講解夏季防雷知識,并現(xiàn)場勘察參演部隊營區(qū)防雷情況,提出了預防方案。
“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
6月上旬,首批參演部隊進駐山東。山東人民像戰(zhàn)爭年代歡迎子弟兵一樣,熱情歡迎參演將士。山東全省上下叫響了“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的口號,形成了“千車萬人在行動、千家萬戶搞支前”的濃厚社會氛圍。
6月下旬,山東半島遭遇五十年一遇的高溫災害天氣。演習官兵居住的帳篷內最高溫度達50度。山東省政府立即發(fā)出緊急通知,要求做好演習官兵防暑工作,大批防蚊防暑藥品、電風扇、礦泉水、綠豆等很快送到軍營。
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fā)了《致參加“和平使命—2005”演習官兵的慰問信》,全省先后組織110多個慰問團,省委省政府和青島、濰坊、濟南、煙臺、泰安等地市黨政領導親自帶隊,走訪慰問參演部隊,贈送空調、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礦泉水、方便面等慰問品。
為了讓官兵吃上優(yōu)質糧、放心肉和無公害蔬菜,省糧食局領導協(xié)調各演習地域糧食局設立軍供站,把部隊急需的糧油、肉類、蔬菜送到駐訓點。
為解決部隊吃水難題,膠南市為演習部隊新打了3口水井,昌邑市自來水公司為部隊無償安裝了增壓水泵,幫助部隊整修水塔,消毒凈化,并在演習區(qū)域內設立了4個供水點,實行專人管理,全天供水。
為豐富演習部隊文化生活,山東省及青島、濰坊成立了巡回演出慰問團,深入一線慰問演出,并組織電影公司為演習官兵放映電影,受到官兵的熱烈歡迎。
“參演部隊的困難就是咱自己的困難”
7月25日,駐濰北靶場某演習部隊營區(qū)大面積積水,官兵訓練演練受到嚴重影響。昌邑市龍池鎮(zhèn)瓦東村村民趙忠臣聞訊后,二話沒說,開著自家挖掘機趕到營區(qū)。經(jīng)過10多個小時緊張施工,挖出了一條100多米長、寬深各1米的排水溝,并平整了營區(qū)內的坑洼場地。部隊領導深受感動,堅持付報酬給趙忠臣。他說:“部隊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給咱自己干點活還收啥錢!”
根據(jù)演習需要,膠南市瑯琊臺附近海域須清出部分養(yǎng)殖水面。沒等市委書記張大勇的動員講話說完,車輪山前村黨支部書記王彬就站起來說:“張書記,這些道理咱們都懂。部隊的困難就是咱自己的困難,搞好演習也有咱老百姓的份。為了演習這件大事,自己受點損失沒啥。”
瑯琊臺演習區(qū)域內有7個村莊,居住著5000多名群眾。每當演習進行實打、實爆,村民都要全部撤出。此時,不管有多大困難,不管有什么特殊情況,村民們都會秩序井然地進行疏散。
像這樣擁軍不遺余力,疏散不講條件,支前不計得失的故事不勝枚舉。這些故事平凡中蘊含著偉大,充分展現(xiàn)了山東人民顧全大局、心系國防、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風貌。
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傾力擁軍得到了廣大參演官兵的交口稱贊。素有“鐵軍”之稱的某參演部隊領導深有感觸地說:“演習期間高溫多雨,條件艱苦,但官兵的練兵熱情空前高漲,根本原因是‘鐵軍’遇到了‘鐵靠山’!”曾參加過’98抗洪的“上甘嶺特功八連”士官高丙柱表示:“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到我家走訪慰問,為我解除后顧之憂,我一定頑強拼搏,圓滿完成演習任務!”空軍航空兵某部官兵給山東省委、省政府寫來感謝信:“演習期間,各級地方領導走軍營、下陣地,為官兵送真情;施工大軍和部隊官兵并肩作戰(zhàn),準備演習場地;慰問演出隊奔赴一線,為官兵帶來精神食糧……勤勞勇敢的山東人民,你們用真情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擁軍支前壯歌!” (張玉清 沈瑤琴 張鄉(xiāng)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