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上屋場。
毛家的家境比韶山大部分人家要好。澤東是無憂無慮地成長起來的。他沒挨過餓,衣服不多但從不破破爛爛,他的渴求在精神方面。
雖然韶山的大部分孩子都上不起學,但澤東被送到學校去還是順理成章的。在澤東的父親毛順生看來,兒子有了一定的文化就可以管理家中的賬目、寫寫契約合同。
上課常常偷讀禁書
村里這所叫“南岸”的私塾十分傳統(tǒng),“五經”在學堂里具有至高的地位,被奉為經典。澤東8歲時開始念書,他常和同學們在上課時偷讀禁書。這些書大多是描寫戰(zhàn)爭或反叛的,諸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在韶山,這些書是最能豐富毛澤東的心靈世界的。
13歲離開私塾時,澤東已經對經書里的清規(guī)戒律非常憎惡。儒學強調忠孝,這反而加深了澤東對管教他的兩個成年人的憎恨,這兩個人就是他的私塾先生和父親。
這兩個人都打澤東,這使他極為惱火。他雖然還沒有形成什么思想,但是已經有了強烈的公平感。他在成為一個革命者之前就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少年。
他的公平感首先是在和學校里的人打交道時表現(xiàn)出來的。他很同情班上一位因家境貧窮而帶不起午飯的同學,常常把自己的飯和他分著吃。當澤東告訴母親后,這位善良的母親從此便每天早晨讓兒子帶兩份午飯去上學。
一次勝利的“罷課”
進入南岸私塾兩年以后,澤東知曉了在課堂上背書的禮節(jié),就是要先站起來走到先生的講桌前站好,面向旁邊,以免正視先生,然后開始背書。但是,有一天上午,當先生叫到他的名字時,他竟在座位上紋絲不動。他開始了對這些繁縟禮節(jié)的反抗。
“既然我坐著背書你也聽得清楚,那么為什么我要站起來背呢?”澤東大膽地對快被氣暈的先生說。
臉色氣得煞白的先生命令澤東服從這個老規(guī)矩。這個10歲的孩子搬著自己的凳子走到先生跟前,然后坐在凳子上,以平靜、挑戰(zhàn)的目光望著他。怒不可遏的先生用力拉著澤東想讓他站起來。澤東掙脫了,然后跑出了私塾。他像叛逆者一樣躲進了山里。
三天以后,毛氏家族的一個人發(fā)現(xiàn)了他,他才不情愿地回了家。
若干年后,這位昔日的小學生回憶起當年這一創(chuàng)傷時更多地從政治的方面而不是從痛苦的方面考慮這件事。他對埃德加·斯諾說:“回到家以后,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情形有了一些改觀。父親稍微比過去體諒些了,先生的態(tài)度也比較溫和些了。這是一次勝利的‘罷課’。”
澤東在13歲時就輟學了,白天他是一個成年勞動力,晚上,他成了父親的管賬先生。后來,澤東和母親聯(lián)合起來共同說服父親,讓澤東繼續(xù)學習。他找到了更為廣闊的精神和社會領域,因此他的思想不再局限在農村。私塾給了澤東寶貴的學習能力,他饑渴地搜尋和閱讀在韶山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一本呼吁改革和技術改良的書——《盛世危言》,給澤東介紹了這樣的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本書讓澤東深信:為了中國,他應該走出韶山,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來源:文摘報;原文出自《毛澤東傳》〔美〕羅斯·特里爾著;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審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