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wǎng)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天結束為期三天對中國的訪問,返回柏林。默克爾此次訪華對中德領導人來說,都是一次“探索之旅”,雙方都會根據(jù)這次訪問的結果和印象,來決定下一步的對策。
親美會否導致疏華
默克爾此次訪華,是她上任六個月以來的首次,但卻排在她兩次訪美之后,由此可見默克爾心目中美國的分量自然高于中國。去年參加德國大選時,默克爾曾通過她的選舉綱領,向世界發(fā)出一旦她當選將在外交政策上“親美疏華”的信號。默克爾的親美有其個人、家庭和政黨的背景,默克爾本人成長于東德,兩德統(tǒng)一前作為前東德的反對派人士進入政壇,后來得到當時的德國總理、基民盟主席科爾的青睞。記得九十年代初默克爾剛被科爾提拔進基民盟領導層時,這位曾長期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女學者,尚無法適應西方社會媒體的閃光燈和刁難問題。但曾幾何時,這位來自東德的女強人不但在基民盟內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還在基民盟這個男人的世界里打開了一片天地。
默克爾上臺初期,曾埋首于成堆的國內問題上,而且當時她在德國大聯(lián)合政府內部也尚未站穩(wěn)。去年九月十八日的德國大選后,默克爾與當時的總理施羅德均聲稱贏得大選,兩人僵持了兩個月之久,最后是施羅德的急流勇退才導致默克爾坐上總理寶座。
美國的位置始終在默克爾心目中名列前茅。上任兩個月后,默克爾就在今年一月啟程華盛頓;四個月不到,默克爾又在五月上旬進行她的第二次美國之行。默克爾的親美由此可見一斑。
但默克爾的親美是否必定導致她的疏華?這是直至今日仍為許多分析家所猜疑的問題。首先,默克爾的大聯(lián)合政府內部,她首先必須與外長施泰因邁爾進行艱難磨合。施氏出身社民黨,一直試圖在前朝的施羅德和費舍爾兩人的外交風格之間保持平衡;在完成這一平衡之后,施氏還必須與默克爾展開磨合。據(jù)最新觀察發(fā)現(xiàn),德國大聯(lián)合政府內部基本已經(jīng)呈現(xiàn)“強總理、弱外長”的態(tài)勢,由此默克爾可以比較順暢地貫徹其外交理念。
然而,默克爾的對華外交理念究竟是什么?亦即默克爾如何在她的親美理念和德國對華的以經(jīng)濟為主導的外交策略之間保持平衡?這個問題恐怕要等到默克爾此次返回柏林之后才能見分曉。
默克爾此次訪華,還想從中國領導人那里了解,在中國新領導人的心目中,歐洲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戰(zhàn)略地位?中國領導人究竟如何定位德國?這是默克爾心目中極想解開的疑問。對中國來說,最想從默克爾那里了解的是:在德國外交中,中國和美國分別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戰(zhàn)略位置?如前所述,默克爾雖然親美,但并不一定必然導致疏華。(摘自香港太陽報;文: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