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老友處偶見黃賓虹《游蜀詩草》及《蜀游畫冊(cè)》,由此聯(lián)想起這位大畫家游蜀的故事來。
那是1932年冬,黃先生入蜀游覽,翌年初夏才回到上海。他在四川半年,先后登峨眉,游青城,涉夾江,抵灌縣,又順嘉陵江東下,探巫山十二峰。每到一處,他都以詩畫紀(jì)勝,集成此“詩草”與“畫冊(cè)”。
黃老入蜀時(shí),已年逾花甲,卻沒有一點(diǎn)龍鐘老態(tài)。有一次去犍為,一日往返九十多里,老人健步如飛;夜晚回寓,仍作畫達(dá)旦。回京后,有朋友讓他談感想,他興奮地說:“不入蜀,不知雨中樂!焙沃^“雨中樂”?原來其中有一段奇妙的經(jīng)歷。
那是早春天氣,他去青城。清早出門,天氣已有雨意;走了個(gè)把小時(shí),雨就下起來了。老人照樣前行,未料從金巖背轉(zhuǎn)過朱崗口時(shí),小雨竟變成了傾盆大雨。就在此時(shí),他突然看到對(duì)面的崖壁,懸掛著許多條飛瀑。盡管雨下得大,老人仍選了塊平整的巖石,坐著欣賞起來,此時(shí)風(fēng)聲、雨聲、水聲、松聲在他周圍交作。老人一邊注視著千尺流泉,一邊得意地吟詩一首:“潑墨山前遠(yuǎn)近峰,朱家難點(diǎn)萬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蹦菚r(shí),他好像泡在水池里,不但帶去的寫生本澆透了,連帶去的干糧也變成了“粉糊”。老人覺得。世間好像只有他享受著這名山奇妙的雨景。
當(dāng)他回到下榻處時(shí),已是燈火輝煌。朋友看到他渾身的泥漿,都來慰問。及至他把情況說明,在座的詩人李亞衡即饒有風(fēng)趣地說:“顧虎頭癡絕,柳葉遮眼又隱身;黃賓虹癡絕,大雨餓肚游青城!币猛萑伺醺勾笮。
次日清晨,他說身體不適,要求朋友們不要驚動(dòng)他。其實(shí),他是在“蒙被假寐打腹稿”,想把雨中所見,細(xì)細(xì)體會(huì),然后從中找出畫法規(guī)律。躺了半日,奮然披衣而起,磨墨展紙,一氣呵成“青城煙雨圖”十余幅。有的用潑墨,有的用焦墨,也有用干皴而加彩墨。后來他在“題畫嘉陵山水”中把這些體會(huì)加以總結(jié),寫道:“我從何處得粉本,雨淋墻頭日移壁”。關(guān)于這個(gè)“雨淋墻頭”,他曾在一封信中加以說明:“青城大雨滂沱,坐山中三移時(shí)。千條飛泉令我恍悟,若雨淋墻頭,干而潤,潤而見骨,墨不礙色,色不礙墨也。”可知他是從大自然中吸取筆墨顏色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