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中國新聞社




新聞大觀>國內新聞>新聞報道

“反腐作家”直言國企產權轉化中的腐敗現象

2001年3月12日 08:13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電題:“反腐作家”直言國企產權轉化中的腐敗現象

              中新社記者王國安

  一部名為《生死抉擇》的電影轟動大江南北,作者張平的名字也隨之走進千家萬戶。首次來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這位以針砭時弊、關注民生為作品特色的作家,最關心的問題卻不是文學方面的,而是國有企業(yè)產權轉換過程中的利益重新分配和工人的權益保護。

  今年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平,近年來經常采訪國有及民營企業(yè)。他發(fā)現,有些地方政府在“抓大放小”、將國有企業(yè)轉化為民營企業(yè)的過程中存在腐敗現象,致使國有資產流失。

  “比如,也許一家國有企業(yè)可以值一千萬元,但通過暗箱操作,最后只以五百萬元甚至更低轉成為個人的�!睆埰皆诮邮苡浾卟稍L時感到十分痛心。

  張平委員說,經濟的發(fā)展使得產權利益結構發(fā)生變化和調整,這個轉變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也是最容易產生腐敗的地方。他認為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政策,使國營企業(yè)轉民營的過程完全公開,接受各方面的監(jiān)督。

  此外,國有企業(yè)轉化成民營之后,工人原有的養(yǎng)老、工資福利有時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張平認為國家應盡快制定詳盡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民營企業(yè)的用工行為,并加強監(jiān)督力度,切實保護民營企業(yè)工人的權益。

  多年來,張平創(chuàng)作了《法撼汾西》、《天網》、《十面埋伏》、《孤兒淚》、《兇犯》等一批直面現實的力作,在普通百姓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以至于民間冠他以“反腐作家”的稱號。

  張平告訴記者,他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仍將關注現實中的重大問題和難點、熱點,揭示社會重大矛盾,特別是改革過程中利益群體的相互碰撞。

  擔任民盟中央委員、山西省文聯副主席的張平說,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進一步完善,政協的地位日益提高,政協委員的意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他表示:“我是從基層出來的,不管是當作家,還是當全國政協委員,反映民意、為老百姓說話是我的根本�!�(完)




新聞大觀>國內新聞>新聞報道


滾動新聞 |新聞大觀 |中新圖片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影視 |中新出版品 |中新電訊 |中新專著 |中新英才 |聯系我們

新聞標題檢索:
主編信箱
中新網廣告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