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又錯了!香港小孩兒余文樂在寫真集里扮納粹,結果引起德國駐港總領事館及猶太組織的不滿。雖然是已經(jīng)道過歉了,但這本寫真集反正是出得別扭了一點,而且也顯得本人很沒水準的樣子,人家猶太人已然很慘了,還要時不時揭一下傷疤,你損不損哪?所以說呢,軍服啊,軍旗啊,等等之類的東西,還是瞻仰一下就算了,不要老是褻讀人家,老琢磨著要來點“親密接觸”,要出事的。我們都承認,軍服很酷很炫,再抱一把槍,颯得沒邊了,可你“娛樂”是太平盛世的Baby,何苦老往那烽火臺上鉆呢。
影響與人氣成正比
系列40周年的活動還正如火如荼呢,這邊已經(jīng)捅出漏子來了。12月14日,朝鮮祖國和平統(tǒng)一委員會書記處發(fā)表一份聲明,指出007新片《誰與爭鋒》(DieAnotherDay)證明美國是一個“邪惡帝國”,是“散播變態(tài)、墮落、暴力和性亂文化的中心”。12月17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專門發(fā)表評論,稱《誰與爭鋒》實際上是“美國政府蔑視朝鮮民族,對朝鮮實行敵對政策的產(chǎn)物”。該報還稱,朝鮮決不允許美國損毀朝鮮民族的尊嚴,要求美國正視朝鮮民族的立場,立即停止上映該影片。
韓國最大的娛樂性報紙《今日體育》發(fā)表文章指出了該影片的五大錯誤:第一,對于朝鮮半島非軍事區(qū)的描寫是驢唇不對馬嘴。影片中出現(xiàn)的3至4米的驚濤駭浪在非軍事區(qū)的海岸根本不存在。第二,將板門店描寫成了戰(zhàn)俘營。第三,過于丑化朝鮮軍人。影片中出現(xiàn)的朝鮮軍人都是蓬頭垢面,頭扎毛巾,看著不像是朝鮮正規(guī)軍人,倒像是金三角地區(qū)的販毒游擊隊。更可笑的是,影片中朝鮮軍人的服裝竟類似于韓國的預備役軍裝。第四,影片中的韓國農(nóng)夫牽的竟然是東南亞的水牛,實際上朝鮮半島上全是黃牛而沒有水牛。第五,邦德與邦德女郎的情愛場所選擇在了寺廟,這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強烈不滿。
這些錯誤如果放在其他的電影里,人們大概也就是“一笑”,頂多以后變成什么“電影穿幫鏡頭集錦”的笑料之一?墒沁@電影是007,意義頓時就不一樣了,雖然其人氣有江河日下之嫌,但一部拍了40年的系列電影所擁有的影響力和群眾基礎決不可小覷,很多英國人就表示他們是通過這部電影對朝鮮半島“有了一些了解”。這事就大了,大家都知道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和致命性,很明顯,“朝鮮”這個民族,在那些英國人那里,其“第一印象”很有可能就被毀了。
在人民緋紅色的記憶里,應該還有趙薇同學穿軍旗裝的事兒。那段日子的趙薇整個就成了過街老鼠,被人搞哭了好幾回還不算,還要被一些“不明液體”砸中,還不能喊冤,實在是郁悶透頂。不過換個角度想想,她應該還是能有那么一點點安慰自己的理由的,畢竟,如果不是趙薇,換了圾角旮旯的哪個老百姓,就算你穿著軍旗裝上天安門廣場上狂奔50圈,也未必有人看你,最多當精神病給逮了。趙薇就不同了,人家掌握著那么多人氣,干了這事,那就是“影響極其惡劣”。
總之一句話,只有大石頭才能砸出大坑,你干了壞事,其影響和你的知名度成正比。
有些事情不能碰
11月在全國公映的影片《五月八月》號稱是反映偉大母愛、揭露侵略者暴行的力作,卻基本全給海報上一句出格的宣傳詞給毀了:“一部首次揭露中國女性被奸殺的影片”。有上海觀眾在看到海報之后不寒而栗,表示“不知道這樣的海報想要告訴觀眾什么?它將用什么東西作為這樣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的賣點?至少在海報中我絲毫沒有看出什么偉大的母親形象,只有一種商業(yè)投機的銅臭洋溢其間”。
放到事發(fā)地點南京來,這部電影犯的錯誤就更大了,還“嚴重違背史實”。就這件事最后的結果來看,應該電影本身還沒有達到“嚴重”違背史實的地步,不然絕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正常公映,只是以一位專家的話來說:“南京大屠殺是一段令人扼腕的歷史,是中國人的血淚史,它不同于古代的帝王將相的野史,這是一段現(xiàn)實歷史,日本右翼和軍國主義分子至今仍然否認事實,這段歷史尤其不容戲說,戲說南京大屠殺,是對中國人民感情的傷害。”
事情說白了,其實關鍵并不在于錯誤有多大,而是犯錯誤的對象太過嚴重。那些“敏感地帶”,最好別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別撓了。
主旋律高于一切
“9·11”事件之后,好萊塢突然一改以往專愛調戲政府的作風,一派歌功頌德的景象:FBI和中情局再也不是在故事最后痛下殺手的那個人;白宮里也不再養(yǎng)著一幫“假大空”的白癡;就連越戰(zhàn)也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正面題材,梅爾·吉布森的那部《我們是士兵》(WeWereSoldiers)里,肯定了專業(yè)行軍的操守及團隊精神,并且強調,“我們不會把戰(zhàn)火中的同胞放棄,而并非一定要殺敵”。
實在與政治搭不上邊的,也極其明智地選擇了避開人民的痛處。不少電影都修改了原先有關世貿(mào)中心的劇情。最著名的當然是大片《蜘蛛俠》,原本有蜘蛛俠攀爬世貿(mào)中心的劇情,現(xiàn)在刪掉了。其他當時未完成的作品,亦因應“9·11”而做修改。例如成龍的新作本來講成龍飾演一個于世貿(mào)中心打工的抹窗工人,現(xiàn)在自然不成立。著名女歌手詹妮弗·洛佩斯的新作《TicToc》要押后開拍,起因是她在片中飾演的是一名涉及爆炸案件的恐怖分子。
至于已公映的《11羅漢》(Ocean'sEleven),本來有一幕紐約賭場的爆炸場面,現(xiàn)在已給刪掉。傳媒一律過猶不及的敏感,就算是片段中出現(xiàn)世貿(mào)中心,都會被視為要刪剪的影像。最過分是這種神經(jīng)緊張甚至吹至香港,去年年底推出的愛情片《常在我心》(陳奕迅、Twins的蔡卓妍主演)“9·11”前在紐約取景,公映時都把有世貿(mào)中心的鏡頭刪去。“9·11”帶來的末世情緒在美國人心中久久不去,好萊塢適時地選擇了在此刻向人們展示世界溫情脈脈的一面。原本可以很尖銳的絕望的題材也變得光明起來,比如斯皮爾伯格的《少數(shù)派報告》(MinorityReport)就告訴人們“未來是可以選擇的”;而梅爾·吉布森的另一力作《驚兆》(Signs)也在精心營造的驚悚氛圍里把人們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帶出迷局。
叛逆前衛(wèi)如好萊塢,也絕對是屈服于那個真正的“主旋律”之下的,在這些方面,大家還是“乖乖的”比較好。
娛樂是浮華的泡沫,估計是在流沙河里也沉不下去。質量太大的東西,不適合被搞成這種密度極小的泡沫,硬要去做,體積太大會吞噬原來的圈子,一般我們稱之為“娛樂中不可承受之輕!
來源:新快報 作者:大頭 由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