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我國汽車產銷繼續(xù)呈下滑態(tài)勢,延續(xù)了往年的淡季行情。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統(tǒng)計,7月份,我國汽車產量完成123.80萬輛,環(huán)比降低4.34%,同比增長12.88%;銷量完成105.62萬輛,環(huán)比降低6.70%,同比增長17.18%。1-7月份,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971.03萬輛和824.14萬輛,同比累計分別增長39.42%和28.58%。
在產銷下滑的同時,庫存開始上升。7月份,汽車庫存周期逐月增長勢頭依然延續(xù),由6月份的55天增加到58天。其中,乘用車庫存周期由57天增加到60天,商用車庫存周期由49天增加到50天。
中汽研主任趙航預計,8月份,由于高溫暑假以及設備檢修等因素影響,汽車產量或將繼續(xù)走低。由于8月份是歷年汽車銷售淡季以及經銷商庫存壓力較大,預計8月份汽車市場將會走弱。
乘用車
節(jié)能補貼政策效果初顯
7月份,我國有多款新車上市且經銷商降價促銷力度不斷加大,再有節(jié)能汽車補貼政策效果初顯及多項利好政策延續(xù),促使乘用車市場表現(xiàn)相對較好。
據統(tǒng)計,7月份,我國乘用車銷售82.23萬輛,環(huán)比降低3.44%,同比增長15.43%,銷量同比增幅較6月增加4.54個百分點。1-7月份,乘用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729.74萬輛和629.64萬輛,同比累計分別增長40.35%和24.47%。
從乘用車的主力車型轎車看,7月份銷售下滑量相對較小,當月共銷售轎車58.49萬輛,環(huán)比降低4.89%,同比增長13.28%。1-7月份,轎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510.98萬輛和452.70萬輛,同比累計分別增長37.02%和23.38%。
中汽研表示,7月份,1.6L及以下排量轎車銷售39.73萬輛,占轎車銷量的67.91%。1.6L及以下排量轎車市場占比較2009年1月份的62.11%上升了5.80個百分點,增幅十分明顯,從而使得轎車產品結構更加合理。由此可以看出,2009年以來,乘用車購置稅減征、以舊換新以及節(jié)能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對轎車產品結構調整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財政部、發(fā)改委和工信部于6月28日發(fā)布第一批“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節(jié)能汽車推廣目錄,實施一個月以來,政策效果顯著。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最新統(tǒng)計數據,在乘用車銷量環(huán)比下降3.44%的背景下,第一批節(jié)能目錄中涉及16家生產企業(yè)的71款節(jié)能汽車產品7月份銷量為57353輛,較6月份增長11.75%。同時,這一政策也促使部分未獲補貼車型的旺銷,使得7月份1.6L及以下轎車銷量占比有所上升,政策拉動效果十分明顯。
商用車
季節(jié)性下滑明顯
對比7月份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市場表現(xiàn),商用車產銷量環(huán)比下降幅度較乘用車分別高出5.91和13.14個百分點,商用車環(huán)比下降幅度明顯高于乘用車,呈現(xiàn)出更加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
據統(tǒng)計,7月份,我國商用車銷售23.39萬輛,環(huán)比下降16.58%,同比增長23.77%。1-7月份,商用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241.29萬輛和194.50萬輛,同比累計分別增長36.67%和43.97%。
從細分市場看,7月份,商用車四類細分車型總體產銷量較6月份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客車銷量環(huán)比下降8.24%,但同比依然為正增長,增幅為16.86%。半掛牽引車市場季節(jié)性變化最為明顯,產銷量環(huán)比降幅最大,達到28.88%,但同比增長33.11%。貨車銷量環(huán)比下降10.44%,同比增長18.73%。專用車銷量環(huán)下降19.85%,同比增長28.14%。
汽車進出口
同比實現(xiàn)大幅增長
據統(tǒng)計,6月份,我國汽車進口6.81萬輛,環(huán)比增長5.80%,同比增長135.94%。與此同時,6月份我國汽車出口5.63萬輛,環(huán)比增長26.82%,同比增長68.48%。據此,6月份,我國汽車凈進口1.19萬輛,貿易逆差為18.14億美元。
而1-6月份,我國汽車累計進口38.81萬輛,同比累計增長166.16%;累計出口25.04萬輛,同比累計增長55.86%。1-6月份汽車累計凈進口13.77萬輛,貿易逆差為113.85億美元。
數據顯示,中國進口汽車主要由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四國進口,1-6月份由四國進口汽車數量占比為81.49%,進口集中度較高。中國汽車主要向敘利亞、越南、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國出口,1-6月份向以上四國出口汽車數量占比為29.65%,出口集中度相對較低。本報記者 牛洪軍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