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公布《關(guān)于調(diào)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標準有關(guān)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以舊換新每輛車最高補貼18000元。記者從佛山經(jīng)貿(mào)局獲悉,此前佛山參與以舊換新報廢汽車的22名車主,將在符合各自的條件中獲得差額補貼;不過,目前具體實施細則還未下達,要領取差額補貼的車主們,仍需等待。
調(diào)查
10年以上低價車型和超15年進口車直接受益
業(yè)界分析,新補貼標準的明確,將對報廢老舊汽車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佛山駿威龍汽車貿(mào)易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潘國光介紹,對于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低價車型以及使用超15年的老舊進口車,以舊換新補貼新政將刺激這些車型的淘汰。
對于上世紀90年代的公爵、皇冠、藍鳥、雅閣的老舊車型,高達1.8萬的補貼無疑會刺激這些車的報廢淘汰。潘國光分析,這些“老爺車”由于油耗較高、維修費用昂貴,價值2萬~3萬元,但往往有價無市,這些老舊車輛很少在市場上流通。
1.8萬元的補貼無疑會直接刺激這些老舊汽車的報廢。
而對于1.0~1.3升排量的上世紀90年代夏利、吉利、奧拓等車型,價格往往低于1萬元,高達1萬元的補貼也將具備吸引力。從價值而言,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富康、捷達等車型本身的交易價格不到1.8萬元,擁有這些車型的車主能在以舊換新的補貼中直接受益。
追訪
已辦理以舊換新車主可獲差額補貼
采訪中記者還獲悉,除了新的補貼標準大幅度提高外,對于新補貼標準前參與以舊換新的車主,也將獲得“差額”補貼。
佛山市經(jīng)貿(mào)局市場建設科有關(guān)人士介紹,目前佛山已成功受理22名車主以舊換新的業(yè)務;對已經(jīng)按原補貼標準發(fā)放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的車主,將由財政部門按照確定的補貼標準向車主補發(fā)差額部分的補貼資金。該人士表示,車主不必擔心補貼標準提高得不到國家的差額補貼,等具體的實施細則出臺,各項補貼款項將會盡快到位。
趨勢
限行與補貼并舉
加速老舊汽車報廢
元旦前,為“亞運會空氣質(zhì)量保障措施測試工作”,佛山實施了為期四天針對以黃標車為主的限行措施。業(yè)界普遍認為,此舉是佛山限行黃標車的一個信號。廣佛在同城化的發(fā)展中,廣州限行已給佛山車主出行帶來不便。
據(jù)佛山環(huán)保部門最新公布數(shù)據(jù),佛山黃標車約有12萬輛,黃標車的比例為10%。由于家轎使用年限較長并可申請延期,因此家轎中黃標車的數(shù)量比例也遠高于商用車型,至少在10%以上。國家補貼標準大大提高,將大大刺激佛山車主更換黃標車。
而佛山交警部門也表示,對于黃標車輛年審將更為嚴格。業(yè)界普遍認為,一個較高的補貼標準出臺,以及佛山限行黃標車的大勢所趨,將大大加速高油耗、高污染的黃標車報廢進程,在促進佛山車市繁榮的同時,也將大大改善佛山空氣質(zhì)量。也有商家建言,當前二手車已作為汽車市場很重要的一部分,建議相關(guān)部門可以考慮將“以舊換新”也列入補貼的范疇。
新聞背景:
報廢“老爺車”最高補貼1.8萬元
本次補貼標準大幅度提高,比此前補貼標準提高2000元~1.2萬元不等,最高補貼標準為1.8萬元。其中,報廢1.35升及以上排量轎車,補貼1.8萬元;報廢1升(不含)~1.35升(不含)排量轎車,補貼1萬元;報廢1升及以下排量轎車、專項作業(yè)車,補貼標準仍為每輛補貼6000元。報廢載貨和載客汽車,補貼標準5000元~1.8元萬不等,對比去年4月份的補貼標準大幅度提高。
目前尚不明晰 換購新車可否同享購置稅優(yōu)惠?
佛山車主對于提高以舊換新補貼提高極為關(guān)注。眾多車主一致認為,對比此前最高的6000元的補貼,對于更換家轎而言,此次的補貼有一定的吸引力。有車主算了一筆賬,以一輛老富康為例,補貼加上“殘值”補貼約1000元,車主將獲得1.9萬元,通過以舊換新購新車確實挺“劃算”。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眾多車主對于是否可同時享受購置稅優(yōu)惠,給予高度的關(guān)注。根據(jù)去年公布的以舊換新的實施辦法,凡在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期間將符合條件的汽車交售給依法設立的指定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yè),并換購新車的,均可獲得政府補貼。但實施辦法同時規(guī)定,報廢“黃標車”并換購新車的,新車已享受了1.6升及以下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政策的,不再享受以舊換新補貼。
由于今年1.6升及以下排量車型仍可享受約2.5%的購置稅優(yōu)惠,購置稅優(yōu)惠費用約相當于車價2%的費用,不少車主均希望購買新車仍能獲得購置稅優(yōu)惠。記者從相關(guān)部門了解到,由于具體的實施細則并未出臺,關(guān)于以舊換新還能否享受購置稅優(yōu)惠前景,目前尚并不明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