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近日,鐵道部就2010年春運在北京南站接受了30余家境內(nèi)外媒體的采訪。鐵道部新聞發(fā)言人王勇平回應了“東莞站長被免”等熱點事件,并表示實名制是否推廣尚無定論。王勇平稱,實名制會不會在全國推廣,最后的結論要由社會各界,特別是親身感受過實名制的旅客朋友,作出自己應作的結論(2月8日《京華時報》)。
2月7日晚王勇平在央視《面對面》欄目談到火車票實名制時表示,現(xiàn)在專門請了社會上的調(diào)研機構,對實名制進行全面的深入的調(diào)查,最后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究竟哪一種意見更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民意。顯而易見,實名制是否推廣,不是鐵道部來定論,這一回要問民意。實名制究竟是否推廣,估計春運之后將見分曉。
近幾年來,不少公眾呼吁實行實名制以維護購票的公平公正,而鐵道部門多次堅定地表示:實名制不可行,并列舉了一大堆理由,F(xiàn)在不但試點了實名制,而且表示要問民意,無疑是一種進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面對民意洪流和運輸矛盾,鐵道部門該妥協(xié)時必須要妥協(xié),讓民意來回答實名制是否可行,顯然要比部門決策更民主更合理。
只是,實名制問民意固然值得肯定,但調(diào)查民意得出的結論是否真實、準確,讓人有些擔憂。首先,既然是鐵道部門委托調(diào)研機構來調(diào)研民意,那么調(diào)研機構就要按照鐵道部門的真實意圖來設計調(diào)研方案,但人們卻不知道鐵道部門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如果鐵道部門本來就不看好實名制,調(diào)查結論很可能是多數(shù)人反對實名制。
從鐵道部門過去多次反對實名制來看,似乎不積極支持實名制;而且,實行實名制不但鐵道部門要增加投資,還有改變原來的工作方式,更為重要的是,鐵道部門對實名制最大的擔心是安全問題,一旦發(fā)生安全問題,鐵道部門就要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谶@些原因,我認為鐵道部門是否真心想推廣實名制很可疑。
其次,是否能調(diào)研到真實的民意讓人擔心。事實上,由多數(shù)人來決定實名制是否可行,并不意味著合理。這是因為,實名制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交通工具比較單一、購票渠道匱乏的弱勢群體,而經(jīng)常性有條件代表民意的群體很多并不是弱勢人群。也就是說,泛泛地向社會征求民意,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非弱勢人群代表了弱勢人群的意見。在我看來,實名制是否推廣,調(diào)查對象主要應該是弱勢人群。實名制所征求的民意,不是寬泛的民意,而是有一定針對性的。換言之,實名制問民意,必須防止“偽民意”。因為非弱勢人群不僅購票渠道選擇多,而且對出行方式選擇也多。
再者,問民意的前提是實名制試點方案設計是否合理。如果實名制試點的設計方案欠合理,細節(jié)設計不周密,必然影響到旅客對實名制的感受和認同,進而影響到最終的民意調(diào)查結論。顯而易見,第一次試點實名制是摸著石頭過河,方案不可能很完美;即使設計方案很完美,但能否有效執(zhí)行也是個問號。因此,我認為從第一次試點情況來評判實名制是否可行,有些草率。
實際上,無論是實名制問民意,還是政策法規(guī)問民意,都是重視民意、推崇民主決策的體現(xiàn),但問民意不是走過程,必須要問到真實的民意,并把真實民意納入決策中。如果征求民意的部門不是真心問民意,或者問民意之前相應的安排不合理,結果就變成了政府部門或者少數(shù)人代表了弱勢人群、多數(shù)人的意見,這就叫做“被民意”。(馮海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