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在投資人最需要投資意見時,85%的賣方機構視而不見,冷漠得沒有任何態(tài)度。
理財周報記者洛周/文
看完以下理財周報記者根據(jù)“五糧液事件”事發(fā)第二天2009年9月10日整理的完全信息,你可能會對一向標榜自己“研究能力”和向投資人提供判斷力而自居的券商研究機構十分失望。
因為在投資人最需要投資意見時,常常露臉的45家券商研究機構,有39家極其冷漠,對106只基金客戶和47萬中小投資人的“重要公司”,沒有發(fā)表任何意見。不知這些沒有給投資人提供重要事件投資意見的券商,如何面對自己的客戶。
所幸的是,在不到15%的券商投資建議里,理財周報記者看到了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和招商證券對事件形勢的分析。以下為理財周報記者整理的關于“五糧液事件”來自于9月10日主要券商的晨會信息。
西南證券:簡單述評,無任何公告之外有用信息。
金元證券:一字沒說。
安信證券:“短期內對五糧液采取回避策略,靜待事態(tài)明朗”。
太平洋證券:只有一個要聞提示,無其它信息。
廣發(fā)證券:只有一個標題“五糧液遭突查,機構急逃創(chuàng)11年天量”。
渤海證券:一字沒說。
平安證券:一字沒說。
東興證券:立案調查影響不大,小幅調低業(yè)績預測,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國盛證券:無語。
華西證券:轉上海證券報消息,無任何判斷力信息。
中投證券:無語。
銀河證券:簡要公告信息。
英大證券:轉述媒體報道,無任何有價值信息。
新時代證券:無語。
恒泰證券:無語。
光大證券:由于公告并未明確公司是因為何事被立案,所以市場對風險的不確定性擔憂導致五糧液大跌。據(jù)目前市場信言,一是有可能與公司前幾年5500萬元的委托理財金額不明有關;二是有可能與公司前期注入進出口公司之事有關。所以證監(jiān)會以《證券法》為據(jù),對公司立案。
我們認為五糧液的基本面并未變化,而且在注入進出口公司后,公司理清關聯(lián)交易,有利于未來盈利增長。我們不改變對五糧液的判斷。仍然維持“增持”評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