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女高中生第一次破,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首周開戶數僅400余戶 股指期貨“慢熱”開局
2010年03月01日 08:25 來源:南方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編者按】

  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又一重大創(chuàng)新舉措,股指期貨的大幕正徐徐開啟。不過,讓市場大感意外的是,自開戶工作啟動以來,一周時間過去了,全國開戶數只有410名(中金所數據)。為何醞釀時間長達10年,此前被市場寄予厚望的股指期貨,卻遭遇如此冷遇?

  管理層“穩(wěn)”字當頭嚴把開戶關、藍籌股萎靡不振、股指期貨具體推出時間尚未確定三大因素,成為股指期貨遇冷的主要原因。前期開戶數量過少,使得市場擔心股指期貨上市后的交易流動性受影響。如果市場流動性不足,最終將導致股指期貨有名無實,從而使得“穩(wěn)定市場”也將成為一張空頭支票。不過,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股指期貨初期遇冷表明投資者越來越理性。慢熱對股指期貨來說利大于弊。

  市場直擊,

  投資者理性對待股指期貨

  廣州的胡先生已經有十余年的炒期貨經歷,春節(jié)之后,聽說股指期貨開始開戶,專門跑到期貨公司了解了一下情況,但并沒有開戶。胡先生告訴記者:“現在股市行情不好,看不清方向,股指期貨到底會怎么樣誰也說不清。在這種情況下,持幣最安全。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不急著開戶。”廣發(fā)期貨廣州營業(yè)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胡先生的想法具有普遍性,現在的投資者越來越理性,不盲目參與,這對股指期貨的順利推出和健康發(fā)展,是有利的。

  首周開戶數僅400余戶

  記者從廣州多家期貨公司了解到,自從2月22日股指期貨開戶工作啟動以來,到期貨公司咨詢情況和開戶的投資者,并沒有預想中的那么踴躍,幾家知名期貨公司一周以來的開戶總量,還只有幾十戶!皝碜稍兦闆r的人多一些,開戶的不多,可能和目前大盤形勢不好有關吧!敝衅谄谪浺晃还ぷ魅藛T告訴記者。

  廣州的開戶情況是全國的縮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有關(簡稱中金所)的統計數據顯示,股指期貨正式開戶第一周,全國只有約410名投資者成功獲得中金所交易編碼。其中,開戶第一天更是只有20名投資者開戶,第二天也只有80名左右。

  海通期貨張華指出,股指期貨開戶工作啟動第一周之所以進展緩慢,與證券營業(yè)部目前不能開戶有很大關聯!捌谪浲顿Y者和股票投資者有很大的交集部分,證券營業(yè)部中存在著大量的潛在客戶。由于證券營業(yè)部目前無法開戶,不少投資者都在等,反正也不急!

  中金所相關負責人指出,對于開戶,中金所要求重質量不重數量,重秩序不重速度,從股指期貨開戶第一周的情況看,應該說比較正常,平穩(wěn)有序,沒有出現排隊、擁擠等火爆現象。這說明,經過3年多持續(xù)投資者教育,市場參與者對股指期貨產品有一定認識,風險意識明顯增強,對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比較謹慎。

  機構客戶靜待開閘

  開戶數少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基金、券商、保險、QFII等特殊法人機構參與股指期貨的辦法還未正式公布,因而暫無開戶案例。

  由于股指期貨的進入門檻較高(50萬保證金、100萬市值股票),加上股指期貨的風險相對較大,對投資者的技術分析能力和應對價格暴漲暴跌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股指期貨更適于基金、券商、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和具有相當抗風險能力的專業(yè)投資者。

  目前,國內基金等機構的準入證,中國證監(jiān)會還未出臺相關政策。到目前為止,有關金融機構開戶的規(guī)則仍未正式對外公布。這意味著迄今為止成功開戶的投資者中還沒有基金、券商、保險、QFII等金融機構的身影。而根據海外經驗,上述金融機構才是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正規(guī)軍”。

  盡管“正規(guī)軍”還沒有開始開戶,但期貨公司顯然已經行動起來。記者從廣發(fā)期貨等多家公司了解到,現在期貨公司都在大力爭奪機構客戶,頻頻前往金融機構,尤其是基金公司開展股指期貨“路演”活動,希望搶得市場先機。

  不過,基金、保險等機構現階段對參與股指期貨開戶的熱情也不太高!肮靖邔幽壳案P注的是調整配置,布局上半年行情。加上機構如何開戶的程序還沒有公布,而基金參與股指期貨需要召開持有人大會修改契約,以及監(jiān)管部門的審批,還有很多繁瑣的手續(xù)要走,因此短期內積極不起來。大家都在等情況進一步明晰!迸d業(yè)基金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由于目前基金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率先使用創(chuàng)新衍生工具的基金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未來一旦有基金經理率先運用股指期貨工具成功回避系統性風險,必然在業(yè)績上領先同行。到那時,基金在巨大的排名壓力下,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意愿定會有所提升。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