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外民航曾做過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每賣出一萬張票,就要空200個座位。為實現利益最大化,超售作為避免航班座位虛耗的有效辦法,被國外航空公司普遍應用,是“實實在在”的國際慣例。
當真如此?不妨先看看美國《聯邦條例法典》中關于超售的規(guī)定。它要求航空公司要給被拒載的旅客一個書面聲明。賠償標準要參照旅客被延誤的時間計算:如果替代交通安排預計到達時間比原航班晚一到兩個小時之間,航空公司須賠償旅客相當于單程機票票價的金額,最高不超過200美元;如果晚于2小時(國際航班為晚于4小時),或者航空公司無法安排替代交通的,要賠償票價的200%,最高不超過400美元。
歐盟規(guī)定的超售補償標準則是,航程在1500公里以內為250歐元;歐盟境內的1500公里以上的中長途飛行或航程在1500公里至3500公里之間的其他所有航行為400歐元;3500公里及其以上為600歐元。
這樣一來,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一名留學法國的網友在博客中描述他在國外遭遇超售時,旅客“像是中了大獎”,“只恨自己跑得不夠快”,沒有被拉下飛機。而國內旅客碰到買了票上不了飛機這事兒,卻基本只有一個表情——郁悶。
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目前,國內航空公司中只有深航在其《顧客服務指南》中明確了因航班超售造成旅客未能如期成行的補償辦法,大部分航空公司針對超售都還只是停留在“公司內部有相關規(guī)定”的階段,如同“商業(yè)機密”一般遮遮掩掩。而總局對此的態(tài)度也頗為曖昧,“旅客可以與航空公司談判,達到雙方都可接受的價錢或其他條件”。
就這樣本著“機會主義”態(tài)度學來的國際“半”例,要記者說,且不論遇到超售“鬧得越兇、補償越多”的事實,光是想想就覺得夠嗆:和航空公司吵吧,費勁窩火;不吵吧,憋得慌!(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