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抗美援朝幾個史實的辨析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60周年。關于抗美援朝的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一個重點,近年來,以三卷本《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為代表的一批新成果,均較以往有很大突破。這里試對近年的研究焦點和熱點問題加以歸納介紹。
●是黃炎培建議中共中央才決定以“志愿軍”名義抗美援朝的嗎?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人撰文提出:中共中央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初定的名稱是“支援軍”,在作出抗美援朝出兵決策前夕,毛澤東主席征求黨外民主人士意見,聽取了當時擔任政務院副總理職務的民主人士黃炎培的建議后,才將“支援軍”改為“志愿軍”的。
近年的研究表明: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簽署的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命令中,確實將軍委作戰(zhàn)部起草命令中的“中國人民支援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但這并不能說明是因聽取了黃炎培的建議。早在7月7日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討論組建東北邊防軍的當天會后,由其主持整理一個給毛澤東的會議情況報告。在這個報告整理稿上,周恩來將“支援軍”均改為“邊防軍”;將后勤工作準備的服裝改裝一項中“決定參戰(zhàn)部隊均改穿朝鮮軍裝,待由朝鮮取回樣式后,由后勤部布置”一句,改為“決定參戰(zhàn)部隊均改穿志愿軍服裝,使用志愿軍旗幟,式樣待取到后,由總后勤部布置”。另8月13日,東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受中央軍委委托在邊防軍軍事會議上報告,講到邊防軍將來可能到朝鮮作戰(zhàn)時說:“到朝鮮去是以志愿軍的名義出現(xiàn),穿朝鮮服裝,用朝鮮番號。”這些至少說明兩點:一是邊防軍出動作戰(zhàn)時以志愿軍名義在7月7日周恩來主持整理的情況報告中就是明確的;二是毛澤東可能聽取過黃炎培的建議,但不可能在8月13日之前,更不可能在7月7日之前。因此,關于聽了黃炎培的建議才將“支援軍”改為“志愿軍”的說法,是難以立足的。
●是“小參謀”最早判斷出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嗎?
1989 年出版的一部關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紀實文學問世,首次披露了原軍委總參作戰(zhàn)室主任雷英夫(有人稱其為“小參謀”)于1950年8月下旬最早作出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判斷。雷英夫本人也多次發(fā)表回憶文章,談到此事。一些史學研究者和紀實文學作者對此大加引用,直到最近出版的有關著作中還在這樣說。而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與抗美援朝》一書中,引用了1950年10月2日毛澤東起草給斯大林的電報(未發(fā)出)。這個電報中說:“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們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后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做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zhàn)爭中爭取勝利。”由此可見,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早在雷英夫之前一個多月就對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作出明確判斷。因此,說雷英夫是中國最早作出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判斷的人,是不確切的。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