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清明前,又將有1655個遇難者名字刻上“哭墻”
將從43米增加到69.5米,墻上遇難者姓名也將突破萬名
“哭墻”成為遺屬們祭奠集中地
事實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往往沒有尸體,沒有墳墓,“哭墻”已經(jīng)成為不少遺屬們祭奠親人的唯一所在。每到清明節(jié),都有眾多遺屬到“哭墻”前,擺好供品,然后焚香,獻花,灑酒,跪拜,通過各種方式悼念他們的親人。那時,“哭墻”姓名旁邊被粘上去的一支支菊花,成為刺痛人們深處記憶的一道別樣風景。
昨天,家住江寧東山94歲的孫華富老人,一大早拄著拐杖,冒著冬雨趕到“哭墻”前,久久出神地凝望著“孫華金”、“孫李氏”兩個名字,那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哥哥和奶奶。從2007年親人名字刻上“哭墻”后,他無論是否是節(jié)日,只要有空,肯定都來。
“我記得是12月14日那天,村里的人亂成一鍋粥,急著向防空洞跑,68歲的奶奶腿腳不便,以為鬼子也就搶點東西,留在家里沒走,結(jié)果被中了槍。奶奶的血不斷地往外流,直淌了三天,奶奶才離開……”當時跟他一起逃跑的哥哥也未能幸免。“如果他還在的話,今年剛好一百歲,看到‘哭墻’就會想起哥哥。”孫華富老人一邊哽咽,一邊踮起腳尖,顫顫巍巍地將一朵黃色玫瑰放在奶奶的名字下面。
奶奶和哥哥遇難后,沒有留下墳墓,孫華富老人一直沒地方祭奠,后來他們的名字刻上“哭墻”,他才心安。如今年歲已大,為了不留遺憾,他堅持連續(xù)兩天過來祭拜。
那些等待著把親人姓名刻上“哭墻”的遺屬們,此刻心情同樣不平靜。昨天下午,記者撥通了韓順華大爺?shù)碾娫。他早已聽說楊春泉的名字會被刻上“哭墻”,所以很欣慰:“因為沒有墳墓,家里已經(jīng)幾十年沒地方祭奠老人了。這次‘哭墻’延長以后,把楊春泉的名字刻上,明年清明,我和家人一起去悼念,總算有地方了!
遠在河南的包世杰老人今年77歲,他同樣期待父親包久宏(洪)的名字能刻上“哭墻”。當年作為留守南京的特務營的一名文書,父親被日軍殺害在中華門。想到這兒,老人有點激動:“父親的名字刻上去,我好讓我的子孫們前去悼念!
1萬個姓名不能否定“被害30萬”這一史實
有人提出,與當年30多萬的遇難者人數(shù)相比,現(xiàn)有的1萬多人的遇難者名單差距太大,與史實相比照顯得單薄,似乎說服力不夠強。對此,朱成山明確表示,絕不能以這個1萬多人的遇難者名單,來恒定或否認30多萬同胞被日軍殘酷殺害的事實。
“這個‘30萬’,是遠東國際法庭審判得出的法定數(shù)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shù)30萬,是一個法定的不容更改的事實,也有大量的史料和研究來證實這一點。”朱成山解釋說,現(xiàn)在遇難者名單只有1萬多人,是因為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著手調(diào)查遇難者名單,時間跨度長,種種限制條件多,尋找名單的過程十分艱辛,一個個找到也不現(xiàn)實,能找到1萬多個名單已屬不易!
“可以再打個比方,廣島原子彈爆炸死亡10多萬人,可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館刻下的受害者名字也不過才1萬多人,難道你因此就能否認死亡10多萬人的事實嗎?”
實習生 沈慧 吳姍 本報記者 于英杰
《申報》1945年11月即用“南京大屠殺”一詞
昨日,《戰(zhàn)時中國新聞傳媒和南京大屠殺》(上、下冊)在南京面世,該書對當年中國新聞傳媒是如何報道這一南京大屠殺的活動,首次進行了全面論述,明確指出,雖然中國新聞傳媒的報道起步晚,但后來居上,成為揭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主力。
《戰(zhàn)時中國新聞傳媒和南京大屠殺》上、下兩冊,90多萬字,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jīng)盛鴻所著,也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組織編撰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文獻系列叢書”的第26、27卷,還是去年出版的《西方傳媒視野中的南京大屠殺》的姊妹篇。
經(jīng)盛鴻在該書中提出了許多新的論點,澄清了一些長期流傳的錯誤見解。他經(jīng)考證認定,中國新聞報刊第一次鮮明提出“南京大屠殺”這一名詞的,是1945年11月25日上海《申報》第1版刊登的報道《南京大屠殺罪行將公布!》這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經(jīng)盛鴻經(jīng)過考證,認定1938年2月延安《新中華報》連載的文章《尸山血海的南京——敵在南京之空前暴行》,是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傳媒第一次報道南京大屠殺。
(吳姍 沈慧 于英杰)
英國出版圖書介紹江東門紀念館
昨天上午9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概覽》在南京舉行首發(fā)儀式,這是今年南京舉行的紀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系列活動的第一項。該書由倫敦出版(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分為中、英文兩個版本,對紀念館的建筑、展陳、雕塑、學術(shù)研究、社會教育、和平交流等專門進行了詳細介紹。
館長朱成山說,這是第一本由國外出版社發(fā)行的專門介紹紀念館的圖書,采用中、英雙版本進行介紹,為國內(nèi)外讀者了解紀念館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提供了便利!(沈慧 吳姍 于英杰)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