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發(fā)掘了余華、格非等大腕級作家的《收獲》雜志副主編程永新,近日完成了新著《一個人的文學史》。該書在回顧和梳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發(fā)展脈絡的同時,也對新世紀文學寫作的現(xiàn)狀和未來,進行了思考和探尋,并對部分作家進行了切脈。程永新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是價值觀最為混亂和喪失的時候,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有太多被高估和放大的作家,王蒙、張愛玲、李銳等都在這個行列中。
在接受訪談時,程永新率先申明,自己的觀點并不代表《收獲》,所有想法僅僅代表他個人。程永新覺得,批評是需要的,不得罪人的批評也是沒有意義的,只要不進行人身攻擊就可以。
王蒙,他是個文學機會者
對于王蒙的作品,程永新坦言,有一次他和余華交流,說自己根本想不起來王蒙小說里的任何一個人物:“這樣批評可能有點苛刻,但王蒙就是一個文學機會者。”程永新說,最早看《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時,覺得它與前蘇聯(lián)的小說沒什么不同,倒是《青春萬歲》,還有些青春期的活力的東西,盡管淺,但還有一些真實的東西在里面。
“客觀評價,王蒙對當代文學做了很大貢獻,他的思維也很開闊。問題是你分析他的作品,一是記不住他的人物名字,二是他的人物都是符號,沒有很大的價值。他那時影響很大的一篇小說叫《蝴蝶》,他從莊生夢蝶寫到這個人物,前面似乎是主人公在對自己生活、人生道路在反思,但是最后他的這種反思就像莊生夢蝶一樣混過去了。在王蒙的小說里沒有一種心靈的拷問,他既不會拷問他自己,也不會拷問別人,所以他用機智、幽默這些方法把自己混過去!
張愛玲,奉為經典還不夠格
程永新認為,張愛玲也是被評論家高估的一位:“在當代文學發(fā)展進程中,我們有很多誤區(qū),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傳統(tǒng)在哪里,結果張愛玲就變成了一個傳統(tǒng),至少是一個上海文化的傳統(tǒng)。”
他說:“張愛玲肯定是一個有才情有睿智的作家,對人性把握得非常好。在她那個年代的女作家當中,她的作品是好于別人的。她對生活對人性的看法都非常好,她寫出的東西不會太差,這是肯定的。她是有才情的作家,但是她的小說從文本的角度來看,都是比較一般的。至少不能把它當作經典,我讀張愛玲的小說都很失望!
李銳,諾獎候選人不靠譜
對于近年來較為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李銳,程永新的看法是,李銳有一些非常好的小說,他的短篇系列、長篇都有好作品,是優(yōu)秀的小說家。他的《白蛇傳》,據(jù)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將擔任該書的瑞典文翻譯:“但作為一個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也就是說他要超越很多中國作家,這種地位顯然是有一些被高估的。東方西方本來隔閡就那么大,那么深,也有很多中文作品被翻譯被出版,可是它們的影響是很小的!(記者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