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5日電 題:禁毒先鋒伍連德
作者:禮露
1907年,身在南洋、剛滿28歲的伍連德博士收到兩封國外來信:一封來自倫敦,邀請他參加一個禁鴉片會議;另一封來自北京的袁世凱,請他擔任天津陸軍醫(yī)學校副校長。他立即決定先往倫敦開會,回來后再議是否前往北京。
于是他將自己的診所交與柯新吉醫(yī)生暫時管理,由新加坡乘輪船趕赴倫敦。
海峽華人禁煙領袖
這次在英國的禁煙大會邀請伍連德博士參加是有緣由的:1904年底,伍連德獲劍橋醫(yī)學博士后回到故鄉(xiāng)馬來亞。先在吉隆坡從事研究工作,后回到檳城開設診所。行醫(yī)之余,他一直在華人社會積極從事社會改革運動:反對抽鴉片和賭博;主張男子剪發(fā)辮;積極推動興辦學校,包括提倡女子教育,鼓勵青少年從事體育健康活動等等。為此,他在南洋與林文慶、宋旺相一起被譽為“海峽華人三杰” 。
伍連德博士僅僅25歲,就成為當?shù)亟麩燁I袖——他組織成立檳城禁煙團體武善社和禁煙協(xié)會即戒煙社,分別擔任禁煙協(xié)會主席和主治醫(yī)師。他四處奔走,籌集了可以提供所有吸毒成癮者免費食宿和醫(yī)藥治療的資金。1906年3月于怡保,伍連德召集了馬來半島海峽殖民地禁煙大會,吸引了三千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在伍博士主持下,禁煙大會通過了幾項決議,其中包括秉請政府當局嚴格管制鴉片貿(mào)易,呼吁民間社會合力推行禁煙運動。但讓殖民政府感到不悅的決議是大會吁請政府廢除行之多年的鴉片餉碼制度,即以最高價得標的拍賣承包制度,它也是英殖民政府主要的財政來源。伍連德是希望以斧底抽薪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無疑伍連德博士所做的一切得罪了毒品販和英殖民地當局,他受到來自多方的恐嚇威脅和報復——1907年的一天,政府派人突然搜查了他的診所,終于找到一盎司鴉片酊劑。伍連德被控未經(jīng)政府許可,非法擁有受管制的藥品,最終被判罪名成立,竟以罰款結案。
在國際禁毒大會上
在1907倫敦禁鴉片大會上,所有代表均認為英國應將印度與中國間及帝國其他各地之鴉片貿(mào)易馬上停止。伍連德在回憶錄中說:“在這會議之前,我不知道英國人民對于政府的鴉片政策是這樣地感到可恥。在我的演詞中,我報告了海峽殖民地的販毒情形,并強調英國政府必須想出其他增加稅收之方法,不要再從煙田著想。會眾報我以熱烈的掌聲……”
1911和1912年已回到中國的伍連德兩次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在海牙召開的國際禁鴉片大會,并代表中國政府在1911年全球禁毒公約上簽字,從此他開始關注中國的禁毒問題。
調查與決策
鴉片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走向衰敗的開始,到二十世紀初,在全球輿論的壓力下,特別是1911年全球禁毒公約簽署以后,英國這個鴉片生產(chǎn)大國不再明目張膽地向中國出口鴉片,可是英國的鴉片還是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在中國。在有正義感的英國友人的幫助下,伍連德對此進行了調查。
他發(fā)現(xiàn),和1911相比,英國1914年鴉片出口增加了二倍半、從五噸半增加到十四噸,這其中主要是對日出口增加了七倍,從1911年的一噸半增加到1914年的12噸,對其他地區(qū)的出口則下降了一倍,由1911年的4噸下降到1914年的2噸。這些鴉片經(jīng)西伯利亞到達日本后,被分裝并標成白粉和藥物,然后經(jīng)過大連、安東和臺灣賣給中國人。
他曾這樣形容當時的情形“……煙禍普及全國,不論貧富,均染此癖。富者多吸印度煙,因其香氣十足;貧者雖購較賤之土,然價亦不廉。他們寧愿節(jié)衣縮食,而大煙不可不抽,成了習慣以后,弄得身體羸弱,骨瘦如柴,不能再運用體力,以從事勞作。因此家境益壞,最后乃賣子鬻女,茍延殘喘,以致于貧病交迫而死。”
伍連德在東北調查發(fā)現(xiàn),滿洲里幾乎每一個日本藥材商人都經(jīng)營鴉片,按中國法律,販賣鴉片處兩年徒刑,可是日本人不受這個約束。每年冬天在黑龍江和吉林都能收集上千具吸毒者的尸體,監(jiān)獄中的一半犯人身上有針眼。而日本商人從中獲得暴利,6.25噸鴉片的利潤為84萬英鎊。
伍連德與當年醫(yī)界精英1915年創(chuàng)建中華醫(yī)學會之后,開始利用學會和一切社會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力諫政府推動戒煙運動。在他們的努力下,1916年11月16日中國政府宣布嚴禁鴉片。在正式生效期以前,上海的猶太商人大規(guī)模囤積鴉片,1918年12月4日,中國政府費銀二千四百萬收購了這批鴉片。伍連德和陳遺范受命,于1919年1月8日到27日之間在上海焚燒這批鴉片。這是繼虎門銷煙后的另一次大規(guī)模焚燒鴉片。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