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長,長城究竟有多長?2009年4月18日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共同發(fā)布明長城長度數(shù)據(jù)調查成果——明長城從東向西行經(jīng)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1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墻體的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長度為359.7千米,天然險的長度為2232.5千米。調查結果顯示,明長城現(xiàn)存敵臺7062座、馬面3357座、烽火臺5723座、關堡1176座、相關遺存1026處。
明長城途經(jīng)咱們天津,那么天津境內的明長城具體分布在哪里?在那里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記錄著一段怎樣的歷史?在世界遺產日即將來臨之即,記者走進了天津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聽親身參加長城野外調查的隊員們講述那些與明長城有關的故事。
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然而,長城保護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2006年,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聯(lián)合啟動了全國長城資源調查,以全面、準確地掌握全國歷代長城的規(guī)模、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保護與管理現(xiàn)狀等基礎資料。
2007年4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測繪院、薊縣文物局、薊縣國土資源與規(guī)劃局、薊縣長城資源管理局等部門共同組建長城資源調查隊。10月中旬,按照天津市長城資源調查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擔負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任務的田野調查一隊、二隊、三隊在預定地點,開始進行野外調查工作。此后的3個月間,調查隊員們每日與長城相伴,原本寂靜的山野間在那段日子里因為有了他們而變得有了生氣,也是在那段日子里,調查隊員們在克服了種種困難后調查取得了重大收獲,很多新發(fā)現(xiàn)的遺存讓隊員們興奮、激動。
記者在市文保中心看到一份《天津市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匯報》,談起這份匯報材料,時任調查支隊隊長的姜佰國感慨頗深。
拿著那份十幾頁的匯報,談起此次不同尋常的調查,姜隊長顯得十分激動!拔覀冞@次真是摸清了明長城天津段的‘家底’。調查成果顯示,天津市轄域的長城全部分布在薊縣北部山區(qū),東起天津市薊縣與河北省遵化縣交界的鉆天峰,向西經(jīng)赤霞峪、古強峪、船艙峪,折向西北的常州,經(jīng)東山、劉莊子、青山嶺、車道峪、小平安向西穿泃河,過黃崖關,經(jīng)前甘澗黃土梁大松頂出薊縣界,折向西北,與北京市平谷將軍關相連,地跨1個鎮(zhèn)11個自然村!
在調查過程中,調查隊依據(jù)自然地理情況將天津市轄域內明長城主線劃分為赤霞峪、古強峪、船艙峪、青山嶺、車道峪、黃崖關、前甘澗共7個段落,這7個段落內部按照《全國長城資源調查工作手冊》又劃分了156個小段。調查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與長城相關的遺存,包括關城1座、寨堡10座、敵臺85座、烽火臺4座、火池15座、煙灶40座、居住址42座、水窖11座、水井4口。較《中國文物地圖集天津分冊》的記載,本次調查的絕大多數(shù)遺存都是新發(fā)現(xiàn)的,包括寨堡4座、敵臺3座、烽火臺4座、火池10座、煙灶40座、居住址42座、水窖11座、水井4口。
考古專家根據(jù)這些遺存,準確地推斷出天津市轄域的這段長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經(jīng)不斷增修,而且可以看出至明朝滅亡前形成了完整的長城防御體系。對于這段明長城,清朝及民國均未修葺,因此長城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逐漸毀壞,部分敵臺開始倒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長城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
王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