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遍布深具歷史性和文化性的遺址,但是其中有一些很可能轉眼就會消失,因為諸多人為或者自然因素。歷史學家和文化學家列舉出10個必看的瀕危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從2萬年前的石刻遺跡到20世紀的公路,每一項都提示我們它們蘊含的文化歷史意義,也告訴我們有哪些損失是我們無力承受的。
1、阿爾卑斯山的長城 Fenestrelle Fortress
維克多·阿曼都斯二世(Victor AmadeusⅡ)公爵是歐洲一個重量級的公爵,曾經主掌歐洲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族——始建于1003年的T hehouseof Savoy.維克多生活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其間歐洲大陸諸侯割據、遍地狼煙。他領導的大公國不幸被卷入了法王路易十四、英國、奧地利和其他歐洲聯盟國之間的戰(zhàn)爭。在九年之戰(zhàn)(1688-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1701-1714)中,維克多幾次險遭滅頂之災。
不過公爵很有自我保護的天分,兩次戰(zhàn)爭中他都依靠背叛生存,第一次背叛了聯盟國,第二次背叛了法國,不單保住了爵位,還在戰(zhàn)爭結束和平公約簽署時擴大領地,變成被歐洲強權認可的撒蒂尼亞的國王(King of Sardinia)。從此之后他最大的工作就是堅守領地和權威,在都靈(Turin)以西96公里的山脊上、緊靠如今意大利著名的塞斯特雷高山滑雪場,他修建了Fenestrelle城堡,作為他偉大防務的紀念碑。
又被稱為“阿爾卑斯長城”的Fenestrelle城堡絕非徒有虛名,它占地320公頃,為歐洲最大防御工事。包括3個主要城堡外加輔助堡壘、城墻、炮群、兵營、彈藥庫、倉庫、廚房、長官官邸、操場和教堂。建筑群蔓延3.2公里,落差600米,最高點海拔達1800米。Fenestrelle城堡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3996級石頭臺階,每級臺階還有石頭頂蓋,既可防御炮彈攻擊,又可隱藏部隊調動。另外還有2500級石階直通皮那亞山(M ount Pinaia),被稱為“皇家通道”,因為維克多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王位繼承人查爾斯三世對這個臺階情有獨鐘。
整個工程開始于1728年,兩年后維克多把王位傳給兒子,4年后他去世,享年66歲。工程持續(xù)到1850年,主體采石建造。建成以后,堡壘不但保衛(wèi)山谷,也被用做監(jiān)獄——囚禁犯錯誤的軍官、貴族和因政治大潮的起伏獲罪的神職人員。19世紀的一份報紙通過總結一個主教在那里3年半的囚禁生活得出一個結論:Fenestrelle是意大利的西伯利亞。
不過西伯利亞的寒風是留給囚犯的,其他人則可以在阿爾卑斯山的陽光里漫步,融入迷人美景?咸亍け旧(Kent Benson)是一家小旅游公司的老板,他組織了一個古堡自行車旅游團,整個旅程需8個小時,等于爬兩個埃菲爾鐵塔的高度。他說:“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建筑城堡使用的數量龐大的勞動力來看,每個訪問者都會被深深地打動。”
The House of Savoy幸存到20世紀;維克多的后代一直統(tǒng)治意大利直到1946年意大利成為共和國。1947年停止使用后,古堡遭受歲月摧殘:風化、滲水、雜草叢生以及建筑材料被偷盜。如今古堡坐落在國家公園內,1990年以來,本森參與的當地非營利機構一直主導著古堡的養(yǎng)護工作。最下面的城堡已經修復了80%,但是上面的兩個城堡由于建造的復雜性以及位置偏遠,給保護工作帶來了財力和資源上的挑戰(zhàn)。今天游客可以參觀3個古堡,也可以在兩條壯觀的石階上感受幾個世紀以前王權的力量和危險。
2、圣誕教堂,以色列 Church of the Nativity
通常人們認為教堂的外形一定是尖頂的、歌特式建筑,又或者一定代表歐洲某個時期的建筑風格,但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從外面看卻很像城堡,因為巨大的城墻和很小的窗口。這就是位于以色列伯利恒城的圣誕教堂,這是第一個基督教君主、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年在耶穌誕生地修建的。
圣誕教堂中最具宗教和歷史意義的部分是耶穌當年出生在這里一個長13米、寬3米的地下巖洞中的泥馬槽里。后來,泥馬槽被人用銀馬槽所替代,再往后,銀馬槽又被換成了一個大理石圣壇,上面鑲嵌著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銀星以表示耶穌出生的具體位置,并鐫刻著拉丁銘文:圣母瑪利亞在此生下基督耶穌。圣壇上空懸掛著15盞屬于基督教各派并在不同時間點燃的銀制油燈,晝夜不滅地映照著這塊狹小卻牽動10多億基督徒的神圣角落。
這座教堂經歷過無數次入侵、圍困、火災、政權更替和地震的沖擊,最近一次是2002年巴勒斯坦武裝人員藏在里面和外面的以色列士兵交火幾個星期。盡管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但這座有1700年歷史的教堂的頂部已經開始朽爛,威脅著建筑的內部結構。支撐屋頂的木梁很多是15世紀更換的,現在布滿小孔,從屋頂漏進的污水順著小孔流到下面無價的畫作和馬賽克上。最近幾十年問題嚴重惡化,住在教堂里的神職人員分成3派,有來自希臘的東正教徒,來自美國的東正教徒以及來自羅馬天主教的教徒,他們彼此不合一直無法協調統(tǒng)一一種修復方法。因此對于這樣一個最需要保護的圣跡,科學家們卻感覺最絕望;浇讨凶钌袷サ牡胤絽s也成為宗教的受害者。
3、昌昌古跡,秘魯 Chan Chan
昌昌古跡位于秘魯北部,最輝煌的歲月是在600年前,當時它是美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土建筑城市。城市里有上萬座建筑,街道像迷宮一樣縱橫交錯,有些建筑高達10米。宮殿和廟宇的屋頂四周有精心制作的浮雕,有的長達百米。盡管水資源匱乏,昌昌曾經是個極其富饒的城市。而現在水卻成為一個威脅——暴雨正在慢慢地沖走這座25平方公里的古城。
昌昌古跡位于太平洋海岸,是奇穆文明(Chimúcivilization)的首都。奇穆文明大約始于公元850年,消亡于1470年。土城城區(qū)是帝國的權力中心,帝國從厄瓜多爾南部延伸到秘魯中部,綿延1000多公里。15世紀時城市的居民達6萬人,大部分是工人,服務于極權君主,還有高級手藝人和神父。那是個嚴格的世襲等級社會:奇穆神話說,太陽用三個蛋創(chuàng)造了人類,金蛋孵出了統(tǒng)治者,銀蛋孵出了統(tǒng)治者的妻子,銅蛋孵出的是大眾。
土城建在世界上最荒涼的海岸沙漠上,當地的年降雨量不到3毫米。但是昌昌的田野和花園卻生長很好,這得歸功于一套非常復雜的引水渠和水井。大約公元1000年,旱災和地殼運動導致當地水表面下降。奇穆的統(tǒng)治者推出一個從80公里以北的其卡瑪河(Chicama river)引水的大膽計劃。專家認為奇穆文明是新大陸第一個真正的工程社會,當年所采用的技術直到19世紀后期才被歐洲和北美所了解。奇穆人沒有書面語言來記錄測量數據和詳細的設計藍圖,但他們卻能夠在兩山山谷間的山麓上精密測量和建造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水渠。水渠的建造者最終還是被地殼運動挫敗。大約公元1300年,他們完全放棄了這個工程。
不穩(wěn)定的水源給農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但奇穆卻仍然可以依賴大海的恩惠。洋流把營養(yǎng)豐富的海水推到海洋表面,促成了世界上最豐富的海洋生物聚居區(qū)。奇穆人視食物為上帝賦予他們的最現實的愛,事實上,他們屋頂浮雕最普通的圖案是魚、貝殼類和軟體類,以及飛翔的眾多海鳥組成的拼圖。
1470年,印加人征服了這個城市,昌昌的光榮歲月到此為止。印加人攻破奇穆帝國,把許多昌昌的工匠帶去他們自己的首都。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到達這里時,這個城市已經基本上廢棄了。據記載很多墻和建筑附件上都有貴重金屬裝飾。西班牙人組織的礦產公司,取走了凡是他們能找到的金子和銀子,昌昌被徹底掠奪。
從此它就完全被交到了老天手上。奇穆統(tǒng)治時期,大部分對昌昌的損害都來自風暴,大概每25年到50年發(fā)生一次,F在風暴發(fā)生越來越頻繁,全球變暖導致了更極端的干旱和暴雨,昌昌的侵蝕迅速而不可制止。秘魯國家文化研究所努力維護這個遺址,城市各地立起了保護棚,有些浮雕被蒸餾水和仙人掌汁溶液加固,另外一些被照下來,然后蓋上把它們保護起來,游客可以通過有照片的屏風知道下面的浮雕是什么樣子?墒秋L暴和雨還在不停地下,昌昌終將一步步從建筑變成泥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