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宮接見各國使臣,諸使臣皆行叩拜禮,唯獨帖木兒國使臣以“我國無此風俗”為由,堅持行鞠躬禮,朱棣卻并不在意。
這次帖木兒使團的首領是帖木兒帝國宰相阿爾都沙,副使是曾跟隨帖木的名將蓋蘇耶丁,在本國也是免跪拜禮的。外交禮儀后,朱棣安排使團先是在山東、河南、江蘇“旅游觀光”,游覽包括山東孔廟在內的諸多名勝古跡,親眼見識中國內地城市的富庶繁華,兩個月后,各國使團接到通知,朱棣將在北京周邊開始大規(guī)模的“狩獵”,邀請各國使團前往觀覽。
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朱棣精心挑選的明朝“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了明軍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云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史載“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艷”,“列國使節(jié)俱驚”,尤其是明朝“神機營”的火器操練,展示的“虎威炮”、“火龍槍”(騎兵專用火槍)、安南銃(抬槍)、“一窩蜂”(火箭炮)、“火龍車”(火焰噴射器)等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國使節(jié)大開眼界。大規(guī)模的“狩獵”行動持續(xù)了整整一個月。
閱兵結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jié)。
這一次,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帖木兒生前南征北戰(zhàn)專用的“御用坐騎”,贈送給朱棣,正是為了表達“最崇高敬意”。朱棣則手書信札托使臣轉交帖木兒國王,在信中表示“愿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
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次“觀禮”的各國使節(jié),總數(shù)達27個國家。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其后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jié)的次數(shù)就有60多次。
有關這次閱兵的詳情,也詳細記錄于中亞國家的典籍里。帖木兒副使蓋蘇耶丁在回憶錄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認,大帝(帖木兒)死在東征的路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而另一個“連鎖反應”是,觀覽閱兵的埃及使臣回國后,埃及隨即解除了在紅海對東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鄭和,也終抵紅海沿岸,不但結好了紅海地區(qū)國家,更實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穆斯林終生的愿望——麥加朝覲。
來源:老年生活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