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居》
楚國都城有跡可循
《保訓》和《尹誥》僅僅是大發(fā)現(xiàn)的一個開始。李學勤相信,《楚居》會引起更大的轟動。
“《楚居》具備無法估量的史料價值,必將引起更多嶄新的開拓性學術課題!”李學勤先生介紹,“清華簡”中《楚居》篇詳細記載了楚國起源、楚王世系及歷代楚王定都地點。
《楚居》簡的長度將近半米,在“清華簡”中是較特殊的一篇,所述內容與楚國歷史密切相關。李學勤分析,戰(zhàn)國時期《世本》一書,記載了從黃帝以來到春秋時諸侯列國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內容,可惜早已流散。此次“清華簡”中《楚居》篇,體裁與《世本》“居”篇有類似之處,因此整理小組把它暫定名為《楚居》。
在劉國忠看來,這一發(fā)現(xiàn)可謂“驚人”——“《楚居》中非常詳細地記錄了歷代楚王的定都情況,為歷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線索,必將推動楚文化研究的深入開展!
-《耆夜》
《史記》錯了 《詩經(jīng)》誤讀
樂樂旨酒,宴以二公
任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壯方武,穆穆克邦,
嘉爵速飲,后爵乃從。
這段周武王所作的樂詩被寫在“清華簡”上,反映了周武王滅掉黎國后的欣喜心情。
自西漢以來,儒生們都認為滅掉黎國的是周文王,《尚書》中有《西伯勘黎》篇,《史記·周本紀》也是這么寫的。
到了宋代,有人質疑,這不是文王時候的事兒,因為當時商紂王還是天子,周人如果伐滅王國境內的黎國,算是公然地向天子挑釁,這就與周文王的至德形象有沖突。
如今,“清華簡”上的這首樂詩已經(jīng)明確,滅掉黎國的是周武王。根據(jù)竹簡記載,周武王八年,武王征伐黎國得勝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廟舉行“飲至”典禮,席間,武王和周公留下了兩首樂詩。
李學勤還發(fā)現(xiàn),周公所作的《蟋蟀》一詩可以與《詩經(jīng)》中的《蟋蟀》一詩對讀。
現(xiàn)代人解讀《蟋蟀》這首詩,大多是說,《蟋蟀》是西周晚期的民歌,用來諷刺晉僖公。大意是政府勞役過重,勞苦大眾借詩表達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
現(xiàn)在看來,這種解讀未必可靠。根據(jù)“清華簡”中的記載,周公在“飲至”典禮上喝酒時,聽到了蟋蟀的叫聲,于是作了《蟋蟀》一詩,表達的是打仗勝利后,對將士的慰問之情,大意是“一年快過去,你們很累了。不過不要太喜樂,因為還要準備更多的事情”。
在李學勤看來,這短短的14支竹簡中,既有歷史價值,又有文學上的意義。特別是秦代以后,樂經(jīng)已全部亡佚,這兩首“樂”的發(fā)現(xiàn)可謂柳暗花明。
-《程寤》
重新認識《逸周書》
《程寤》的大意為周文王妻子太姒夢見商朝朝廷中長滿荊棘,而周武王取周人之樹種于商廷,預示周朝將要替代商朝!冻体弧肥恰兑葜軙分械钠,在宋朝以后即已失傳,這次是重新面世。
《逸周書》相傳是孔子編《尚書》時所沒有收進去的一些文獻,先秦時期的學者也把其中的許多篇章等同于《尚書》。由于該書千百年以來未能得到很好的整理,造成了許多的文字錯誤,影響了學者們對它的利用。直到20世紀以后,隨著考古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學者們將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與《逸周書》許多篇章對讀,才證明了它的重要性。
在這批“清華簡”中,《程寤》、《皇門》、《祭公》都相當完整,可以對傳世本中的許多地方起到訂正和補充的作用,將會對《逸周書》的研究有重大推動。
-史書
或將填補歷史空白
據(jù)介紹,除這次整理的《尚書》外,“清華簡”中還有一本編年體史書,共一百多支簡,內容極為豐富。
這本史書體裁和已見的一些文句,很像“汲冢書”中的《竹書紀年》。所記史實上起西周之初,下至戰(zhàn)國前期。
“其中的很多歷史事件,也許連司馬遷也未必了解,也有一些歷史真相有可能司馬遷講錯了。”劉國忠說,雖然只是初讀,但該史書與《春秋》、《史記》等對比,仍有不少新的內涵,特別是一些史料能夠填補春秋早期和戰(zhàn)國早期的許多空白,“其價值怎么評價也不為過”。
“由于第一冊整理報告出版時間緊張,這部編年體史書目前還來不及整理,只好留待以后了。但是我們會盡快將它整理公布!眲艺f。
除此以外,公眾可以期待的內容還包括:類似《儀禮》的禮書,前所未見的樂書,與《周易》相關的占書,近于《國語》的史書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