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和中小學語文教學課標將據(jù)此表改動
本報訊(記者李莉)今天上午,教育部公示《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并從今日起至8月31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缎氯A字典》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根據(jù)這個漢字表進行改動和更正。
專家介紹,此次公布的字表使通常使用的漢字更加集中,字量增加,一些字如分類細致的農(nóng)業(yè)用字退出,一些新字出現(xiàn),新的字表體現(xiàn)了多元化、開放性,同時注重了文化傳承。
字表收字8300個,根據(jù)字的通用程度劃分為三級:一級字表收字3500個,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面的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頻度低于一級字,與一級字合起來共有6500字,主要滿足現(xiàn)代漢語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級字表收字1800個,是一些專門領域(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shù)術(shù)語、文言文教材)使用的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字,用于滿足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一般教學約需要3500字,600個常用字就可以覆蓋書面語的80%,900多字可以覆蓋書面語的90%,2400字可覆蓋95%,5200字就可以覆蓋書面語的99.9%。字表公布后,中小學語文教學課標將跟進改動,不會對學生考試產(chǎn)生影響。
此次《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恢復了51個異體字的使用。恢復使用的異體字主要用于人名、地名,是為了尊重大眾用字習慣。一是大家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的人名和地名;二是目前仍要多次使用的歷史用字,如“璦琿條約”中“琿”;三是正字無法替代的。
如何提建議
《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及有關(guān)材料登載在中國語言文字網(wǎng)(www.china-language.gov.cn),各界人士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電子郵箱gfhzb@moe.edu.cn;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朝陽門南小街51號《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意見收集組,郵碼:100010。J063
新收錄
1阪 bǎn 僅用于地名,如“大阪”。其他意義用“坂”。
2祇 qí義為地神。讀zhī時用“只”。
3剋 kēi 義為訓斥、打人。讀kè時簡化作“克”。
4袷 qiā 用于“袷袢”。讀jiá時用“夾”。
5皙 xī 義為人的皮膚白。不再作為“晰”的異體字。
6慄 lì義為因寒冷或恐懼而發(fā)抖。不再作為“栗”的異體字。
7麼 mó用于“幺麼”和姓氏人名等。讀me時簡化作“么”。
8瞋 chēn 義為發(fā)怒時睜大眼睛。不再作為“嗔”的異體字。
9噘 juē 義為噘嘴。不再作為“撅”的異體字。
10徴 zhǐ 用于中國古代樂調(diào)的代表字“宮商角徴羽”。
讀zhēng時簡化作“征”。
11蹚 tāng 義為蹚水、蹚地。不再作為“趟”的異體字。
12讎 chóu 僅用于表示校對文字,如“校讎”。其他意義用“仇”。
13酆 fēng 用于姓氏人名、地名。不類推簡化。
仝 tóng
氾 fán
邨 cūn
吒 zhā
訢 xīn
飏 yáng
昇 shēng
逕 jìng
迺 nǎi
勑 lài
鉅 jù
祕 mì
叚 xiá
陞 shēng
勣 jì
菉 lù
砦 zhài
堃 kūn
喆 zhé
甦 sū
淼 miǎo
犇 bēn
殽 xiáo
貲 zī
頫 fǔ
甯 nìng
線 xiàn
鍾 zhōng
以上字僅用于姓氏或地名等
並 bìng 僅用于中國音韻學聲組代表字“幫滂并明”。其他意義用“并”。
椏 yā 僅用于姓氏人名、地名和科學技術(shù)術(shù)語,如“五椏果科”。其他意義用“丫”。
扞 hàn 用于表示相互抵觸,如“扞格”。其他意義用“捍“。
藉 jí用于“狼藉”等。讀jiè時,除表示慰藉、襯墊外,簡化作“借”。
瞭 liào 用于“瞭望”等。讀liǎo時簡化作“了”。
零 與表示數(shù)目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連用時可用“○”替代。
鈩 lú僅用于科學技術(shù)術(shù)語,指一種人造的放射性元素,符號為Rf。其他意義用“爐”。
脩 xiū 僅用于表示干肉,如“束修”。其他意義用“修”。
硃 zhū 僅用于表示硃砂和地名。其他意義簡化作“朱”。
絜 xié義為度量、比較。讀jié時除姓氏人名外用“潔”。
蒐 sōu 僅用于表示草名和春天打獵。其他意義用“搜”。
椀 wǎn 僅用于科學技術(shù)術(shù)語,如“橡椀”。其他意義用“碗”。
凓 lì義為寒冷,嚴肅。不再作為“栗”的異體字。
噁 è僅用于科學技術(shù)術(shù)語,如“二噁英”。其他意義簡化作“惡”。
勠 lù義為合力、齊力。
夥 huǒ 僅用于表示多和驚嘆、贊嘆,如“獲益甚夥”。其他意義簡化作“伙”。
劄 zhá僅用于科學技術(shù)術(shù)語,如中醫(yī)學中的“目劄”。其他意義用“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