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年人网站,91精品夜夜夜一区二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科學課改革為何步履艱難 課堂很精彩,考場很無奈
2009年07月15日 15:38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玩中學”使學生受益良多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背景:武漢科學課“分合”歷程

  2004年9月,武漢市將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四門課程整合為一門嶄新的科學課,在全市初一年級開設,統(tǒng)一使用武漢版《科學》教材。

  2005年1月,在政協(xié)武漢市第十屆三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政協(xié)委員對科學課公開喊停。理由是教材編排有問題、師資短缺、與高中教學銜接困難。

  2006年9月,由武漢市教科院編印的《科學讀本》在初三年級學生中啟用。《科學讀本》重點內(nèi)容是物理和化學,作為《科學》教材的補充性和知識性讀本,其教學內(nèi)容被納入初中畢業(yè)生科學課考試、備考范圍。

  2007年6月,科學課迎來了首次中考,試題多是分科內(nèi)容,“拼盤”味道濃,需要考生用跨領域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題題量不大。

  2007年9月,由于各?茖W課“分科”與“綜合”的教學方法不同,加上教學進度不一,武漢市允許各學校靈活選擇教學模式。

  2008年6月,中考科學試卷題型再次出現(xiàn)“大拼盤”。

  2009年1月4日,武漢市正式下發(fā)文件叫停科學課,回歸“分科”教學。從2009年起,初中科學課變?yōu)榫C合實踐活動課。而以前被合并入科學課的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學,將重新回到主科的課程表上,分科教學。

  2009年6月21日,科學課最后一次中考舉行。

  今年中考后,湖北省武漢市的科學課退出初中主科課堂。這意味著,武漢市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4門課程綜合為科學課之后,歷經(jīng)4年的探索,在質(zhì)疑聲中最終回歸“分科”教學。在“分—合—分”的歷程中,我們不得不問——

  -本報記者 程墨 實習生 羅曼

  6月21日,武漢市中考的第二天。上午11點,一陣悠揚的鈴聲打破了武漢市十五中校園的寂靜,學生們拿著文具和準考證從各個教室魚貫而出,學校的大門立即被前來送考的家長們層層包圍。武漢市某中學的教師陳華平(化名)也在校門口等候自己的學生,看著眼前熱鬧的場景,陳華平心里有種隱隱的失落。

  上午考的科學課,對于武漢市的廣大考生來說,考試的科目和內(nèi)容與平常并無兩樣,但是對于科學課教師陳華平來說,這天的考試格外不一樣,因為,自此以后,“科學課”在武漢市中學生的課表上將不復存在,而他也將回歸自己的老本行——生物課教學。“幾年下來,自己也學了不少東西,物理、化學知識都能糅合進教學,不知道這些知識以后還能不能派上用場!标惾A平淡淡地說。

  與陳華平的略帶傷感不同,科學課的退場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更像是一個遲到的喜訊,“早就該停了,耽誤了多少孩子啊”,“孩子的物理、化學基礎太差了,中考結束就得馬上補習”……十五中門口,幾位考生家長七嘴八舌地“控訴”科學課。

  惋惜、高興、期待……武漢市歷時4年的科學課改革在種種復雜的情緒中匆匆謝幕,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

  一位科學課教師的彷徨

  2004年9月,武漢市初中課程結構作出重要調(diào)整:物理、化學、生物、地理4門課程綜合為一門課程——科學,教材采用武漢版的“四合一”教材。據(jù)該市教育局有關人士介紹,現(xiàn)行中學課程門類過多,內(nèi)容交叉重復,既造成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也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因此該市根據(jù)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中有關初中階段課程設置堅持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原則作出了此次調(diào)整。

  陳華平原本是學校的生物教師,由于生物學科不是中考考查的內(nèi)容,所以,學校不重視,學生不積極,陳華平有時候也感覺自己上課只是在“應付”?茖W課開設后,生物、物理、化學、地理學科的知識打通,全部列入中考范圍,而全新的學習方法、各類有趣的實驗讓學生們一下子活躍起來,陳華平也重新找回了激情。

  “電燈泡為什么是梨形的?”“鉛筆芯能導電嗎?”每次上課,陳華平都會被五花八門的問題團團包圍。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也找到了科學的答案!绑w育課是身體的訓練,科學課則是思維的訓練,教我們解決生活中各種復雜問題的方法!薄霸瓉碛X得上課沒意思,但科學課上可以不停地做實驗,玩著玩著就懂了好多科學知識!睂W生們的感悟讓陳華平欣喜不已。以前,很多學生都習慣等著老師給出答案,告訴他們該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如今,這種被動的學習習慣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對于那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科學知識感興趣,在尋找一個個答案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習熱情高漲。”陳華平說。

  然而,陳華平也常常遭遇尷尬。由于科學課是4門學科的綜合,學生的疑問往往并不局限于生物學科,有好幾次陳華平都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為了增加知識儲備,他花了大量的時間“補課”,“過去備生物課,幾個小時就能拿下來,現(xiàn)在要經(jīng)常備到晚上十一二點。如果上課之前有些問題搞不清楚,我就睡不著,一定要查閱資料弄明白才行!睋慰茖W課教師以后,陳華平的備課量比以前至少多了三倍。

  知識的欠缺可以彌補,但多年來習慣成自然的教學方式則讓陳華平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翱茖W課的綜合性不是把幾門課程簡單地放在一起就行了,它要求在一個實驗或者一個現(xiàn)象中把學科知識打通,使學生在‘做中學’,而不同學科的特點和要求是不一樣的,因此老師不僅要把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還要找一個合適的方式把知識教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以前老師沒教過,現(xiàn)在也沒學過,全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陳華平一度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然而每當看到課堂上學生高高舉起的手,每當聽到學生們課后七嘴八舌的討論,他又覺得無比欣慰。在科學課改革的進程中,陳華平就這樣“痛并快樂著”。

  幾位政協(xié)委員的提案

  2005年初,在政協(xié)武漢市第十屆三次會議上,民盟武漢市委副主委、武漢中學原副校長邵樹人等政協(xié)委員向大會遞交了“關于武漢市初中學段科學課先行試點的意見”的提案。他們認為,科學課的設立讓大部分學校措手不及,師資力量跟不上、教學設備與課程要求極不配套、教材適用及研究不到位,如不及時彌補,會對初中教育造成傷害。因此,他們呼吁:立即停開科學課!

  此時,武漢市的科學課剛剛運行了半年。

  實際上,在開課之初,科學課就遭到了質(zhì)疑!艾F(xiàn)有的一批科學課教師只經(jīng)過了暑假20天左右的培訓就倉促上馬。幾乎所有學校都是硬性將以前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勞技甚至體、音、美教師推上了科學課的講臺。盡管老師們投入了全部心血,熬更守夜地研讀教材、夜以繼日地用心備課,卻仍然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蔽溏舐分袑W的梁老師說,“大家都明白,大學用4年的時間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的單科教師。短時間內(nèi)將幾門學科學深學透并在教學中運用自如,談何容易?”

  和梁老師一樣,許多人首先把質(zhì)疑的矛頭指向了師資力量。武漢市卓刀泉中學許學武校長介紹,中學的科學教師,大多是由經(jīng)過短時間速成培訓的原物理、化學教師擔任的。由于自身知識儲備不足,所以教學效果一般都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到自己熟悉的內(nèi)容時就拼命“深挖洞、廣積糧”,而遇到自己陌生的內(nèi)容就只能照本宣科或一句話帶過。

  教師的教學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手中的教材,而武漢版的《科學》教材也是批評的對象!敖滩牟]有使不同學科相互滲透,沒有科學主線,沒有系統(tǒng)性和漸進性,而是簡單的拼湊,即人們所說的‘知識拼盤’,頂多只能算科學常識讀本。”東湖中學的程老師說。他介紹,武漢市的科學課教材,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現(xiàn)象,引導學生主動將課本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但由于教材涉及的知識跨度比較大,都不深入,甚至沒有強調(diào)物理原理的定義、公式的推導和應用,化學符號的掌握、運用,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難以適應考試的要求。所以,不同區(qū)、不同學校都將教學內(nèi)容按學生認知規(guī)律及分科知識要求進行了重新分解,不同區(qū)、不同年級甚至不同班級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各敲各的鑼,各唱各的調(diào)。教學內(nèi)容的不統(tǒng)一,導致現(xiàn)行《科學》教材成為擺設,重新整合的內(nèi)容在教材上更加四分五裂,弄得眾多教師不知從何入手,大都叫苦不迭,而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設備不齊全、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導致一些實驗無法完成,這也是武漢市科學課開設以來遇到的難題之一?茖W課的實踐性要求大量的實驗,一個實驗常常涉及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這對學校的實驗設備提出了很高要求。按照規(guī)定,實驗教學課時應達到科學課總課時量的1/3,然而現(xiàn)實中,許多實驗課卻成了擺設!皠e說綜合實驗室,許多學校連個像樣的單科實驗室都沒有,硬件條件不匹配,老師如何給學生們上實驗課?”許多科學課教師疑惑重重。

  2007年6月,首度亮相中考的科學課試卷“拼盤”味道濃厚,涉及運用綜合知識解答的考題并不多,不少知識點甚至只有在老版教材中才能找到。既然教材、考試都是“拼盤”,那綜合又有什么意義呢?一時間,科學課的分合之爭成為輿論的焦點。

  而問題在中考后進一步凸顯。由于中考涉水改革,高中課改又尚未啟動,使得進入高中階段的課改生們極度不適應。

  2007年9月,華師一附中招收了1600余名高一新生。其中,武漢市內(nèi)的學生和市外的學生各占一半。11月上旬,該校舉行期中考試。成績顯示,高一年級總分排在前10名的學生中,只有3名來自武漢市,分別占據(jù)全年級第二、五、九名。前54名學生中,只有21名武漢學生,大部分武漢學生的年級排名在第24—49名之間,明顯處于劣勢。據(jù)該校教學負責人介紹,往年高一學生進校后,無論是摸底考試還是期中考試,總分排在前100名的學生中,外地學生都沒有超過半數(shù),且高分段大部分被武漢學生“占領”。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武漢市的其他幾所省級示范高中。

  老師們紛紛反映,武漢學生的考試成績中,拖后腿的科目集中在物理、化學和生物。華師一附中一位老師分析,問題的癥結在于武漢市在初中開設科學課后,很多初中生存在學習不系統(tǒng)、知識掌握不牢、知識結構有缺陷等弊病,而外地學生初中實行的是分科教學,基礎知識比較扎實。

  某省示范高中一位高一年級主任更直言不諱地說,科學課雖然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探究精神、動手能力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因為高考的指揮棒沒有變,物理、化學等科目依然是分開考試,以至于到了高中階段又必須回頭補課,白白浪費了學生和老師的時間和精力。

  多項補救措施的出臺

  針對課改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武漢市教育局采取了多項補救措施。

  教育部將第三、四期國家級科學課程骨干教師培訓共120個免費名額全部給了武漢市,該市逐步建立了科學課教師三級培訓機制,即國家級、市級、區(qū)級,培訓覆蓋武漢市全體科學課教師。同時,該市還不斷加強科學課實驗室的建設,小學將原自然課實驗室整合為科學課實驗室;初中將原理、化、生實驗室整合為科學課實驗室。2005年底,武漢市教育局發(fā)布消息,將從96所小學和初中入手,按照相關標準加強科學課實驗室的建設。為了解決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該市教育局還下發(fā)了義務教育三至九年級科學課實驗目錄和教學儀器配備目錄,要求學校照此補充配備。此外,隨著全市科學課的全面推進,該市教育局要求優(yōu)化教師工作崗位配置,調(diào)整和補充教師擔任科學課實驗員。

  2006年9月,由武漢市教科院編印的旨在更好地銜接初高中課程的《科學讀本》在初三年級學生中啟用。作為《科學》教材的補充性和知識性讀本,《科學讀本》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更側重于物理和化學。武漢市教育局要求,《科學讀本》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時進行輔導,每周安排2課時,各學校不得增加課時量,也不得隨意增加《科學讀本》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該市同時將《科學讀本》的教學內(nèi)容納入初中畢業(yè)生科學課考試、備考范圍。

  然而種種措施依然無法改變科學課“遇冷”的現(xiàn)狀。一邊是步履艱難的課改步伐,另一邊卻是如火如荼的培優(yōu)市場。

  “從兒子進校起,我就很擔心他的科學課!睂W生家長王女士說,她的兒子2007年升入初中后,學校一直就是分科教學,科學課早已名存實亡,但很多家長都和王女士一樣對孩子的科學課倍感焦慮,“一個科學課老師能教好‘四合一’的課程嗎?現(xiàn)在全省只有武漢市推行科學課,但是高考又是全省統(tǒng)一,孩子的理科基礎不牢,到時豈不是要吃虧?”因此不少家長從孩子進校起就在校外找好了補習班,王女士也不例外。每個周末,她都要送兒子參加物理、化學、生物的課外補習。王女士算了一筆賬,一節(jié)培優(yōu)課30元,兒子一周上三節(jié),一年下來至少花費5000元。

  武漢一家培優(yōu)機構中學教務部負責人的話印證了王女士的說法。他說,自從武漢市實行科學課以來,在此培優(yōu)物理和化學的初中學生人數(shù)翻了一番。以往,初中培優(yōu)最多的學科是英語和數(shù)學,而現(xiàn)在,物理和化學培優(yōu)人數(shù)超過了前者。

  隨著科學課停開的呼聲日益高漲,2008年秋開學,武漢市教育主管部門終于“松口”,對學校的教學方法不再要求“步調(diào)一致”,鼓勵初中學校綜合教學,但對具體教學方法不會干涉,各區(qū)可根據(jù)學生學習和師資力量,自行選擇適合本區(qū)初中的教學方法。區(qū)自行選擇教學模式后,初一、初二年級的考試由各區(qū)組織,武漢市教科院只組織

  全市初三年級的調(diào)考。初三下學期,武漢市教科院將繼續(xù)下發(fā)《科學讀本》,幫助初三學生復習備考。

  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學校已經(jīng)在暗地里實行分科教學。武漢市三十六中科學課老師梁大悅說,他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各初中學校在科學課的開設上幾乎是各自為政:絕大多數(shù)學校完全實行分科教學,有的是半分科教學(兩科一合),有的是合為一體教學,而各校初三年級則幾乎全部是分科教學。各初中學校使用的教學資源也不盡相同,有的學校或年級使用的是人教版的分科教材,有的學校使用的是武漢版《科學》教材,也有的學校用的是自編教案。

  “實際上,主管部門對各校分科教學方式早已默認,這其實意味著科學課已名存實亡。”武漢市教育局一位官員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一項課程改革的終結

  2009年1月4日,武漢市教育局決定:從2009年起,初中科學課變?yōu)榫C合實踐活動課,由每周5課時減少到每周1課時,列入地方課程管理和教學。而以前被合并入科學課的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學,將重新回到學生的課程表上,實行分科教學,統(tǒng)一使用人教版教材。具體計劃為:從2009年春季起,初一上生物、地理課,初二上物理、生物、地理課。為保持穩(wěn)定,初三繼續(xù)上科學課;從2009年秋季起,初中全部進行分科教學。武漢市教科院負責人表示,分科教學后,學習的內(nèi)容將相對集中,知識的關聯(lián)度比較高。從前期調(diào)研的結果來看,對這一調(diào)整方案,學生會更適應。

  回顧4年改革,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武漢實施科學綜合課程,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主要表現(xiàn)在,實施科學課程,激發(fā)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強化了教師的課程意識,拓寬了教師的視野,促進了校本教研,探索了教師培養(yǎng)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學科評價改革。此外,科學課跨學科、多領域的內(nèi)容整合,注重探究的學習方式等,對其他學科也有積極影響。

  該負責人同時坦陳,在推行科學綜合課程實驗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現(xiàn)階段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一是科學課全科教師問題無法徹底解決;二是評價辦法無法很好地對接;三是實驗設備無法完全保證!斑@些問題是制約繼續(xù)推進科學綜合課程的根本因素!

  科學課停開的消息傳出,各方反應不一。歷來反對科學課的政協(xié)委員邵樹人直言:“這就預示著科學課改革的失敗,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科學課作為地方課程,到最后難免會以不了了之而收場!彼J為,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慎重,尤其是教育改革,事關育人工程,更需要科學、嚴謹、慎重,需要充分的調(diào)研和準備。

  一位初中物理老師認為,回歸分科的做法符合教育規(guī)律,也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對于老師,可專心做好本專業(yè)的教學工作;對于學生,不用在學了科學課后,還要忙于物理、化學的培優(yōu)。不少校長則擔心,分科后,各科教師將重新調(diào)整,學生學過的知識也將再銜接,這將給學校的教學安排帶來困擾。

  2005年,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開設了科學教育專業(yè),招收了22名學生,2008年又招收了第二批科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然而就在第一批學生即將畢業(yè)的節(jié)骨眼上,武漢市科學課又回歸到分科教學,這些學生該怎么辦?這個專業(yè)還要不要再開下去?該校許多師生深感憂慮。

  “科學課雖然有不足之處,但其倡導的探究式學習方法、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依然要在分科教學中發(fā)揚光大!比A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郭元祥說。

  記者手記:課堂很精彩,考場很無奈

  一項關于中國公眾科學素養(yǎng)的調(diào)查表明:近年來,我國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不斷提高,但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教育水平,而學校的科學教育又是培養(yǎng)國民科學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2001年秋開始,全國課改實驗區(qū)陸續(xù)開設了科學課,然而這場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科學課改革卻在推行過程中屢屢碰壁。

  北京市海淀區(qū)是首批國家級課改實驗區(qū)之一,起初有9所學校開設了科學課,如今已寥寥無幾。深圳市于2001年開始在南山區(qū)試點開設科學課,2002年起推廣到特區(qū)內(nèi)所有初中,2003年在全市鋪開,其間,分科教學的呼聲不絕于耳。河南省6個地市于2002年9月開始實驗,但經(jīng)過幾年的實驗,先后停開了科學課。唯一在全省范圍內(nèi)成功開設科學課的浙江也面臨著諸多難題,該省科學協(xié)會已提議恢復分科課程。

  現(xiàn)有教師難以勝任綜合教學,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又沒有跟上改革的步伐;科學課教材系統(tǒng)性不強,整合度不夠,使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實驗設施陳舊落伍;社會不理解、家長不支持……諸多外部條件的制約幾乎成了所有實驗區(qū)推行科學課的“攔路虎”。沒有適合的生長土壤,科學課難免夭折。

  “準備不足之外,中考、高考才是科學課真正繞不開的山!蔽錆h市某重點中學校長的觀點可謂一針見血。科學課的教育價值并非全部體現(xiàn)在卷面成績上,它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而在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被接受的。最終,科學課成了明合暗分的“兩張皮”,使得老師更累、學生更苦、家長更焦慮。

  因此,對中考和高考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評價機制,是教育改革攻堅克難的關鍵,只有這樣,科學課才能走出“課堂很精彩、考場很無奈”的怪圈,真正肩負起提高國民科學素養(yǎng)的重任。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