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上海五月八日電 題:復旦低調“國學班”欲“培養(yǎng)讀書種子”
作者: 朱瑩 段更強
“孔子學院海外遍地開花”、“私塾重現(xiàn)少兒讀經(jīng)”、“《于丹〈論語〉心得》狂銷三百多萬冊”……這些在中國內地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國學熱”現(xiàn)象,如今似乎高潮不再。然而,著名學府復旦大學卻于近日在本科階段開辦了滬上首個“國學班”,盡管復旦此舉不事張揚,但依然引出此間學界人士的思考和熱議。
“國學班”讓學生直面經(jīng)典
據(jù)從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了解到,低調開班的“國學班”已經(jīng)完成了招生,十五名從各個專業(yè)轉入的○六、○七級學生將成為首批“國學班”成員。事實上,復旦并非國內第一家試驗“國學班”的大學,早在二○○六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成立就曾轟動一時。
相較于人大國學院龐大的課程體系,復旦大學的“國學班”更注重借鑒西方古典學專業(yè)的設置體系,跨學科的培養(yǎng)和經(jīng)典著作的研讀將是復旦“國學班”學習最核心的內容。復旦哲學學院副院長孫向晨強調:“原典精讀就是要讓學生們直接與大師的思想對話!
與大多數(shù)對國學復興持樂觀態(tài)度的學者一樣,孫向晨也認為文化訴求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增加,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從傳統(tǒng)文化中繼往開來。他指出,“‘國學熱’是因為我們有這個內在需求,人們需要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
需要國學人才做深入研究
此間學界人士指出,當易中天、于丹等大學教授成為備受媒體追捧的“學術超男超女”時,學術界的爭議一直不絕于耳,此后因“國學”名世的學者也多遭詬病。眼下,央視的《百家講壇》仍在推出新人新作,但國學風光似乎不再,市井的熱情也似乎消退。此番情景,令那些原本希望以“國學熱”帶動國學復興的人們,頗感失望。
“作為學術機構的大學應該把目標放在建立一種完善的國學體系上,而非滿足于簡單地為公眾講解經(jīng)典!痹趯O向晨看來,國學復興需要多條“腿”走路,既要有人把學術成果從學術殿堂普及到民眾中,也需要有真正的國學人才做深入研究。而后者,就是大學的使命。
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盡管高校試驗“國學班”熱情不減,中國高校的國學學科發(fā)展卻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國學熱”的升溫,使社會對國學教育有著巨大的期待和需求;另一方面,建設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學學科的努力尚沒有得到學術界的完全認可。教育部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中暫無“國學”的名目,高校目前也暫時無法直接授予學生國學學位。
有統(tǒng)計顯示,截至二○○七年九月底,全球已有孔子學院一百八十所,分布在五十多個國家地區(qū),師資力量匱乏漸成問題。不少學者認為,政府應當助推高校國學人才的培養(yǎng),從而得以應對正在“加速度”增長的海外孔子學院對人才的需求。
就業(yè)前景、浩瀚書海、多年堅持……這些都是準備入讀“國學班”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不少學生直言,“現(xiàn)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花時間學國學頂多只能陶冶情操,太奢侈了!睂τ谛@氛圍的日益浮躁,復旦對“國學班”最質樸的期待,亦不過是“培養(yǎng)幾個讀書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