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醫(yī)生朋友看中市區(qū)的一套二手老工房,掛牌價78萬元,中介公司與上下家約定以79萬元成交。簽定金協(xié)議那天,醫(yī)生又去看了看房源情況。從這套房到中介公司,僅僅過條馬路。在路上,上家就提出要加價10萬元,任憑怎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上家就是不松口。后來才知道,醫(yī)生相中這套房源后,其他中介公司也帶了幾撥客戶去看房,都表示出購買意向,于是上家原來的心理價位動搖了,加價成為平衡心態(tài)的最直接的表達形式。
近來樓市呈季節(jié)性回暖,有人以此推斷樓市自此將進入新一輪的上升通道。伴隨著新房市場供應量和成交量的放大,少數開發(fā)商和營銷商上調價格的愿望也有加強趨勢,個別地段較好的樓盤甚至奇貨可居、捂盤等漲,人為造成供應的階段性饑渴。在目前樓市向好的氛圍中,二手房市場的中介帶看量、成交量和成交價格也比前段時間有所增加,中原、信義和漢宇等中介機構的統(tǒng)計數據均顯示,五月份的成交量比四月份上升20%。
其實,每年的四五月份和九十月份,都是樓市成交的旺季,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成交放量、價格微升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今年自住和改善型需求有所增加,供應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造成某些地段、某些總價的產品相對緊張。因此,一些房源價格上升就顯得引人注目,甚至會給人造成房價上漲的印象。那么,房價究竟有沒有上漲呢?國家發(fā)改委和統(tǒng)計局的調查顯示,4月份上海房價僅微升0.6%,為全國最低,由此可以得出上海房地產市場量足價穩(wěn)的總體判斷。
其實,類似前述上家在交易過程中反悔的事例很多,在上一輪房地產上升期,要做成一套二手房的買賣,一定會經過幾次的價格反復,掛牌一個價,下家上門看房一個價,中介去談又是一個價,等到簽定金協(xié)議那天,上家仍然有可能提出加價,更厲害的,正式簽約時,上家寧愿賠上定金也要漲價,由此引發(fā)許多二手房交易的官司。
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在二手房買賣的過程中,上家不許加價,下家不許砍價。視市場整體走勢、板塊供求關系和具體房源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價格在每個二手房交易個案中都存在,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雙方都是基于想做成交易的意愿,而且這種意愿的表達都是善意和誠信的,不是出爾反爾,也不是漫天要價或者肆意砍價。
目前,有關部門為規(guī)范市場,規(guī)定在中介門店掛牌和各類媒體做廣告的二手房源都必須到房地產交易中心備案,每套房源對應一個備案號,確保該套房源信息是真實的、可交易的。但是,有關部門卻無法規(guī)定上家的定價行為,上家往往將一套房源在周邊好幾家門店掛牌,因為中介業(yè)務員對該房源估值的差異和急于想拉住客戶的心態(tài),所以各家門店里同一房源的價格往往會有差異,兩套極其相似的房源也可能相差好幾萬元。
一個規(guī)范的誠信的二手房交易市場對買賣雙方都是有益的,在最敏感的定價行為上尤其要講誠信。定什么樣的價格出售,以什么樣的價格購入,這是上下家的自由,談不攏也不要緊。然而,我們反對掛牌價隨心所欲,朝定夕改,甚至過條馬路就加價,一兩個捕風捉影的因素就讓交易泡湯。建議上家認真對待掛牌價,并承諾該價格在一定時間段內穩(wěn)定。筆者很欣賞這樣的做法:買賣房子是做大事情,首要的是誠信,千萬別為了五千一萬的爭執(zhí)壞了大事。(許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