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集資會員
40歲左右的曾愛秋是溫州洞頭縣人,現(xiàn)在一家電子設備公司擔任部門主管,她是市場營銷協(xié)會的第一批個人會員之一,也是參與首批集資建房的會員之一。
記者:剛剛加入協(xié)會的時候,你不知道地塊在哪里,房型是什么樣,更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拿到房子,存在這么多不確定因素,為什么還要選擇個人集資建房呢?
曾愛秋:主要是因為房價低,剛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而且只要地段我能夠接受,我就可以等上一段時間。
記者:其間懷疑過嗎?動搖過嗎?
曾愛秋:當然有過。剛加入的時候,除每年200元會費,不用交更多的錢。當協(xié)會通知我說有了土地,需要往銀行存入8萬元出讓金的時候,我就猶豫了,四處打聽,跑房管局,問他們這種集資房是否能拿到房產證;去招投標中心,查詢是否有這塊地在出讓;還通過建設局的朋友打聽,是否能夠獲得政府批準。這些都打聽清楚了,我才把錢存進銀行的。
記者:現(xiàn)在,第一筆出讓金已經從你的賬戶上劃走了,你擔心其間出現(xiàn)變故嗎?畢竟這是個新生事物。
曾愛秋:土地拿到了,就不擔心了。目前正在籌集第二批資金,房價的70%,大概需要30萬元,F(xiàn)在就希望政府能夠早日批準各種手續(xù),我們能早點拿到房子。
個人集資建房別排斥房產商
相對于北京和上海的個人集資建房者來說,溫州的集資建房者是幸運的,他們又一次嘗到了“第一只螃蟹”的美味。一種近似于“烏托邦”式的建房模式,在溫州這個充滿財富想象的城市里漸行漸近!皽刂菽J健痹缫咽且粋老壇子,現(xiàn)在這個老壇子又一次斟滿了新酒,讓很多人多了一份憧憬。
但是,個人集資建房的“溫州模式”,并非組織者們單打獨斗就能實現(xiàn)的。在接受采訪時,幾乎所有的組織者都坦承,個人集資建房無論成敗,都和房地產開發(fā)商有很大的關系。要在暴利和2%-3%的代理費之間作取舍,更多的房產商愿意追求前者。在房產商還掌控著房價話語權的時候,個人集資建房這種模式似乎在嘗試自發(fā)顛覆這種話語權。
然而,在這次成功獲地的“溫州模式”中,我們還是能看到房產商參與其中的身影。在此前更多的失敗的個人集資建房案例中,也常能看到與房產商合作談崩而受阻的。沒有定律說,離開房產商,個人集資建房一定不會成功。但從目前諸多情形看,依仗房產商可能是一條完成夢想的捷徑。若能合理均衡好房產商與集資建房團體之間的利益,兩者宿求未必是背離的。
市場經濟,價格總有波動。相信如果市場不景氣,房產商也不會一味肆意圈地、索高房價、不見買房人而徒增自己的高利貸。
趙智強就很聰明地協(xié)調好了兩者的關系,甚至是三者、多者的關系,比如還有當地政府、房地局。當然他是中國十大營銷人之一。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楊育才)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