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22日電 題:“上海未大拆老房值得鼓勵”——專訪世博新加坡館總設計師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即將于下周開幕的上海世博會,注定會在城市發(fā)展史上寫下濃重一筆,而它帶給上海的變化,更成為外界評說的焦點。日前,知名華人建筑師、本屆世博會新加坡館總設計師陳家毅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為舉辦世博會并未大刀闊斧地把老房子拆掉,也沒有“硬梆梆地把新東西加到老城區(qū)里”,這種明智做法值得鼓勵。
身為新加坡華人的陳家毅多才多藝。作為建筑師,他以設計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臺北葉壹堂(Page One)書店等建筑聞名遐邇。2009年,更率領團隊在激烈競爭中勝出,成為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館總設計師;作為“城市鑒賞家”,他曾把撰寫世界各地城市風情的文章結集出版,問世后備受評論界好評。
多年于公于私的往返游走,讓陳家毅對北京和上海這兩座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有著直接細致的品鑒。在他看來,北京或許是“因為有紫禁城,所以是以大塊頭取勝”,而上海有許多種著梧桐樹的老街道,還有外灘那些修繕得非常好的老建筑,所以“上海的美在它的細膩之處,感覺更加溫馨”。
2009年主持設計世博新加坡館后,陳家毅對世博會帶給上海的變化有了設身處地的細微體察,街道上新種的樹木、新擺的花卉都在他的視線之內(nèi)!吧虾Ee辦世博會沒有大刀闊斧地把一些老房子拆掉,也沒有增加更多的車道,而是在新區(qū)和老區(qū)之間以樹木、花草等相互配合,沒有硬梆梆地把新東西加到老城區(qū)里,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值得鼓勵。”陳家毅說。
身為華人,陳家毅自言對中國古詩詞、古字畫等頗為喜愛,現(xiàn)在還一直翻《紅樓夢》找尋靈感。此次擔綱設計世博新加坡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不可避免地熏染到作品當中,比如展館布局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的“留白”理念,而展館幕墻則參照了中國明代長條形家具的優(yōu)雅造型。
陳家毅希望在充滿現(xiàn)代感的設計中連貫許多古老傳統(tǒng),卻非常反對“一味抄襲紅墻綠瓦”式的表面功夫,“我覺得‘潛移默化’是設計里的最高層次,建筑師一定要先把傳統(tǒng)文化消化,找到精髓,然后再把它們帶到設計中去,正所謂‘相由心生’。”陳家毅說。
5月1日上海世博會開幕后,近百展館將迎接數(shù)千萬人次的參觀,這既為參與展館設計的建筑師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比拼創(chuàng)意的“競技場”。如何讓面對萬千選擇的游客對自己團隊設計的展館情有獨鐘,是世博展館設計師們面臨的現(xiàn)實壓力。
將新加坡館設計成一個別致“音樂盒”的陳家毅對此十分坦然。他表示,自己在設計展館時力避“歌功頌德”,沒有大肆宣傳新加坡的商業(yè)成就,也未用說教方式告訴觀者新加坡如何美好,而是契合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希望用音樂、水井、花園等各種有趣含蓄的手法揭示城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比如告訴大家“其實不開空調(diào)也能自在舒服地在城市里生活”。(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