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18電 據(jù)香港大公報報道,據(jù)說早于十八世紀的清朝,長洲發(fā)生了瘟疫,導致不少平民死亡。后來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得以制止。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驅趕瘟神,期間,長洲北帝廟前豎起三個包山,作為祭祀之用。每個包山高約十三米,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一萬六千個包子。包子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供神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搶包山通常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后一晚舉行,摘得包子越多,福氣亦越多。
因此,“搶包山”多年來便成為了長洲歷史傳統(tǒng)習俗,長洲居民制作平安包,供奉神靈之余,也相信吃下可以保平安,所以每年的活動都吸引數(shù)百名壯男搶包。但自從一九七九年發(fā)生包山倒塌意外事件后,相隔了二十六年,二○○五年才首次復辦這項傳統(tǒng)習俗,但包山數(shù)目、參與人數(shù)、玩法等都與以往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