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3日電 據(jù)澳門日報報道,“港珠澳橋工程可行性專家評審會”日前在珠海落幕,專家料大橋總造價由預期的600億增加至720億,收費年期更有可能延長至50年。有經濟學者表示,澳門缺乏造橋技術,且企業(yè)財力難抵回本風險,難以染指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
盡管大橋造價超預期,但建成后有助推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只要政府財政及政策支持,必可吸引企業(yè)投資,造價及回本期不成問題。另外,三地政府應研究是否適當放寬港澳車輛進入內地行駛,以提高港珠澳大橋使用率。
日前落幕的“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專家評審會”,評審報告原則同意《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推薦的北線走向,但大橋總造價由年初設想的600億,增加兩成至720億,因投資額巨大,國家規(guī)定的25年經營期內難以回本,收費期有可能需要延長至50年。
本地經濟學者指出,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費用逾400億,回本期長,加上澳門企業(yè)缺乏造橋技術及經驗,財力更難以抵御巨大的投資大、回本期長的風險,故一般預料澳企難涉足大橋主體建設工程。
當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可整合三地的海陸空資源,促成粵港澳經濟合作區(qū),有助提升區(qū)域競爭力,有能力與長三角競爭。因此,目前大橋面對投資大、回本期長的問題時,三地政府有需要主動提供政策及財政支持,吸引企業(yè)投資,令融資過程得以順利完成,加快建橋步伐。
另外,按照計劃只有掛上“粵港”、“粵澳”兩地牌的車輛才可以在港珠澳大橋上行駛,但擁有兩地牌的車輛數(shù)量有限,故大橋建成后行車率成另一大議題。學者認為,若大橋建成后,行車率低影響回本期,是否有需要就港珠澳大橋一例作政策思考,如檢討兩地牌的發(fā)牌制度,放寬港澳車輛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增加大橋行車率,從而縮短大橋回本期。
學者續(xù)指,在港珠澳大橋問題上,三地各有利益考慮。澳門得益最少,而投資比例亦少,議價能力相對較低,一直處于被動地位,所以大橋建造變成香港與廣東省之間的利益角力。現(xiàn)時如何統(tǒng)一粵港澳三方利益關系并達成共識,已是港珠澳大橋落實動工期的關鍵。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