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嶺:介公祠上方是一個方圓約10華里的山頭,因各種形態(tài)的古柏參天拔地,郁郁蔥蔥,人稱柏樹嶺。黃山以松樹稱奇,綿山為“柏樹王國”.有堪稱全國柏樹之王的秦柏,有植根于山崖半腰的龍柏,還有難以計數(shù)的虎柏、鳳柏、象柏、鹿柏……更令人叫絕的是象征介子與介母的"子母柏".柏樹嶺又是巖谷、巖溝、巖上的交匯處,在此可以放眼綿山的前山、后山和山巔,使整個綿上山一覽無余。
介公墓:由介公祠而上,到柏松嶺上方中央,有一個圓形山丘,那就是介公墓。它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晉國山川盡收眼底。這是晉文公命隨從收集介之推的遺物,依山為墓而建的。墓地松柏長青中殘留有火焚的遺跡,并有元、明、清歷代墓碑?dāng)?shù)通.以上介公祠、思煙臺、足下亭都是當(dāng)年晉文公為緬懷賢臣介之推而下令修建的。
哀號坡:晉文公即位之后,忙于政務(wù)。一日,看到解張等人寫的《龍蛇歌》,才想到封賞竟忘了介之推。晉文公元年(乙酉)率領(lǐng)文武隨從來到綿上山中尋找,但不見一點蹤影。隨從中有人說:“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如放火燒山,他為不牽累母親,定會從山中走出!敝囟宦犙灾欣,便下令三面舉火。誰知子推母子初衷不改,寧死不肯出山.大火熄滅后,晉文公面對枯木余煙,觸景傷情,便命隨從撿起一塊燒剩的木頭做成木屐,穿在腳上頓足哀號:“足下,足下!”隨從人等也都爭先效法,哀號聲此起彼伏,響徹林野。于是“哀號坡”的名稱世代相傳,對尊敬的朋友稱“足下”的習(xí)俗也由此產(chǎn)生。穿木板鞋的習(xí)慣不僅曾風(fēng)行國內(nèi),而且傳到了日本等國。后來人們?yōu)楸苊馓岬竭@段傷感的往事,“哀號坡”也寫作“艾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