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湖北宜昌迎來降雪。據三峽總公司披露,三峽工程初步設計中的26臺70萬千瓦機組,將于2008年底全部安裝完成投入運行,比原計劃提前一年。據悉,三峽工程目前有21臺機組并網發(fā)電,裝機總容量已居全球水電站之首。 中新社發(fā) 韓玉洪 攝
|
中新網1月14日電 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長江的四川至湖北段被封閉形成了一座綿延640公里長的水庫。百萬移民為此搬遷。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工程量、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這個龐大的工程,從論證到建設的整個過程都處在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爭議中。鳳凰衛(wèi)視《問答神州》近日專訪國務院三峽辦負責人汪嘯風,出任此職將近一年的他,在談及三峽工程移民問題時表示,“移民工作被放到了三峽工程最重要的位置”。以下是節(jié)目文字節(jié)錄:
三峽大壩:毛澤東半個世紀前的指示
“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長江三峽,是長江風景線上最為奇秀、最為集中的山水畫廊,西起重慶市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2公里,由著名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所組成,故名三峽。
從上個世紀初開始,三峽對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領導人而言,就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暢游的風景點,1919年,孫中山先生首次提出修筑三峽大壩的構想。新中國成立之后,這個構想開始付諸實施。剛剛去世的中國著名水利專家林一山,曾經被毛澤東親切地稱為是“長江王”,1953年的2月份,在"長江艦"上,毛澤東第一次向林一山提出了南水北調和興建三峽大壩。歷經40年的爭論和論證,歷經了幾代新中國領導人的關心過問,1994年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三峽工程,終于正式動工。
隨著大壩的建成,長江的四川至湖北段被封閉形成了一座綿延640公里長的水庫。百萬移民為此搬遷。如果用三峽工程澆筑的混凝土砌一道寬、高各一米的墻,從三峽工程到北京可以砌一個來回。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工程量、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這個龐大的工程,從論證到建設的整個過程都處在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爭議中。
汪嘯風,一個在洞庭湖邊長大的湖南人,2006年的12月,62歲的他被委任為國務院三峽辦的負責人。
吳小莉:其實您踏入這個辦公室是去年的12月,剛剛滿一年。
汪嘯風:是。
吳小莉:一年過去了您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艱難嗎?
汪嘯風:我原來感覺呢,這個三峽工程呢,處于掃尾期間吧,掃尾階段吧,當時也認為是比較,比較清閑的一個地方,來到這之后呢,我了解到了,三峽工程所建設所承擔的內容當中,有三項,還要繼續(xù)推進,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保護工作,百萬移民工程的掃尾工作,以及庫區(qū)的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當三峽主體工程完工以后,這三件事呢,還有很多的后續(xù)建設任務,需要我們繼續(xù)去做,所以這種感受呢,比較深。
吳小莉:您覺得這三項工作會多長期。
汪嘯風:移民,當然搬得出,我在明后年可以完全做完,按照國務院的目標要求,即要搬得出還要穩(wěn)得住,還要逐步能致富。
吳小莉:逐步富起來。
汪嘯風:像這樣呢,它就已經融入了三峽工程完工以后,庫區(qū)的發(fā)展階段了,但它畢竟和三峽工程有關,所以國務院也非常關心,這項工作呢,還得繼續(xù)做下去,特別是過去的一年,我感覺到是實施中央對于三峽移民各種優(yōu)惠政策,最全面的一年。
199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許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如張光斗、嚴愷、沈鴻等,先后接受媒體采訪,明確表達興建三峽工程是合理的,應該盡早地作出決案的看法。與此同時,國務院三峽地區(qū)經濟開發(fā)辦公室、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的多位領導也向中央寫報告,紛紛要求盡早作出興建三峽工程的決策。
吳小莉:在那次的這個,對于三峽工程的論證當中呢,您又深刻體會到了什么。
汪嘯風:因為我是生活在洞庭湖區(qū),如實說呢,在省內醞釀這個事情的時候,那是舉雙手贊同的,所以總想呢早點開工,當時是這么種心情,而且我還很詳細地看到就是現在的壩址那個地方,那時候三斗坪還是一個小島在江中心呢,那時候給我一個反應呢,地質條件非常好。
1991年夏天,歷時四年的三峽工程重要論證工作結束。412名專家中,有403人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上簽上了自已的名字。9位專家沒有簽字。他們未投贊成票。事后有人評論說,403:9很正常,倘若是412:0,則反而不正常了。
1992年4月3日,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并且通過了《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正式開工。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