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羞羞视频在线,极品人妻高潮喷水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nèi)新聞
    北川開城祭奠直擊:不渲染悲情 傳遞活著的價值
2009年04月02日 12:33 來源:四川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北川縣民政局干部王洪發(fā)(右)、北川人武部駕駛員母建川這兩位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中堅強的男人,眼含熱淚緊緊擁抱在一起,祭奠各自的遇難親人。 本報記者 尹鋼 攝
    震后第一個清明,北川老縣城開禁,當?shù)厝罕娀爻羌赖煊H人。蒙蒙細雨中,“望鄉(xiāng)臺”上的鮮花寄托著人們的哀思。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活下來的價值,就是讓那倒下的城市重新站起來——

  清明時節(jié),地震災區(qū)的生還者紛紛前去災難地,祭奠、追思遇難的親友。“幸存下來了,就要好好活下去!边@是悼念遇難者最好的方式。傷口總會慢慢愈合,永存的是人間真情與相互關(guān)愛和幫助。

  逝者已去,生者堅強。真心希望地震災區(qū)群眾化解悲傷,增強信心,不屈不撓,堅強地重新站起來,重建美好新家園。

  相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幷叩脑

  ●震后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北川老縣城向遇難者的家屬開放,時間是4月1日至4月4日每天早上7點至晚上7點。

  ●值此時刻,本報記者專程赴北川舊城采訪,目睹了北川人在清明時節(jié)的思念與傷痛,化作淚雨紛紛,也化作災后重建的堅強和對未來的希望。

  ●正如李崇俊告訴遇難的同事那樣,北川新縣城破土在即,在援建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重生的北川即將拔地而起。

  清明時節(jié),蜀地回春。大自然用綠色頑強地修復著北川縣城遺址——受損的街道兩旁,樹木和小草倔強地生長。

  清明時節(jié),祭奠追思。北川“望鄉(xiāng)臺”紙灰飛揚,鞭炮震耳,遙寄生者對逝者的思念,也傳達著奮發(fā)頑強的信息。

  快一年了,在傷痕累累的災區(qū),生者用重建美好生活的堅實步伐,完成著大災難后的自我修復。

  三道拐:不屈的追思心語

  李崇俊說:“北川的將來會更加美好!边@是他帶給死去的同事的信息。

  從綿陽到北川縣城的道路兩旁,油菜花兒閃耀著溫暖的色澤。震后,北川縣政府遷至安昌鎮(zhèn)辦公,那里距縣城遺址不遠,可以搭乘班車趕到遺址旁的曲山鎮(zhèn)任家坪安置點。

  李崇俊備好了冥紙和鞭炮,因為要等姐姐李崇玉,正午他才從安昌鎮(zhèn)趕到任家坪。李崇玉已退休居住在綿陽,姐弟倆相約在清明節(jié)為遇難的親戚朋友上墳。

  這也是李崇俊為數(shù)不多的一次回北川。作為幸存者,他一度懼怕那里的支離破碎。他今年55歲,曾擔任北川新華書店的經(jīng)理,地震那天因和妻子出去辦事,幸運地躲過浩劫。震后,他投靠在安昌鎮(zhèn)的親戚家,一直拒絕回縣城看看。

  臨近清明,他決定要回來。他想起書店的司機,廣西人董斌!5·12”的上午,他們還在一起。分別快一年了,他有話想對遇難的董斌講。姐姐也要去“看望”縣醫(yī)院的朋友。

  出于安全和防疫考慮,北川縣城通常都處于封城狀態(tài)。李崇俊持有北川縣城的身份證,大門口的武警放行了。

  他們小心翼翼地走到北川縣城的“三道拐”。站在那里,可以看清整個縣城的遺址。震后的“三道拐”,成了北川人登高祭奠的場所。李崇俊來到時,地面上已經(jīng)堆起了新鮮的菊花。李崇俊朝著他家的方向指了指,對記者說:“我養(yǎng)了100多只信鴿,仿佛現(xiàn)在還能聽到鴿子飛翔的呼嘯聲!

  姐姐燒紙錢,弟弟放鞭炮。李崇俊低聲地說:“董斌,你在那邊好好安息,我們也都要好好活著!彼嬖V董斌,北川新縣城破土在即,在援建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重生的北川正拔地而起。

  望鄉(xiāng)臺:講解著堅強故事

  龐貴舉不渲染悲情:“人們更需要知道,在抗震救災中人的堅強與偉大!

  “望鄉(xiāng)臺”原名叫了兒石(音)。它在沿著隔離網(wǎng)旁的水泥路去景家山的第一個彎道處。去年11月,北川通口鄉(xiāng)農(nóng)民龐貴舉自費在那搭建了一個用于眺望的鐵板臺,從此,了兒石便有了新的名字——“望鄉(xiāng)臺”。

  了兒石像“三道拐”一樣,是個可以將北川縣城遺址盡收眼底的地方。去年10月以來,大量的省內(nèi)外來客涌向了兒石,最多的一天,停放的汽車從任家坪排到了擂鼓鎮(zhèn),長達數(shù)公里。

  人一多,經(jīng)常把通往山上景家村的路堵死。那個地方靠近懸崖,水泥護欄并不算牢靠。去年11月16日,常年在外打工的老龐,買來40多根手臂粗細的建筑鋼架,雇傭幾個工人,在沒有樹木遮擋視線的位置,搭建一個框架結(jié)構(gòu),上面鋪幾張鋼板,建成一個面積約30平方米的眺望平臺。

  這是他十幾年打工生涯中第一次不是為了需求而施工。老龐特意在旁邊標出“免費”字樣。當日任家坪板房區(qū)的人,登上他的臺子燒紙、祭拜,老龐說,那就叫“望鄉(xiāng)臺”吧。

  今年元旦,記者與老龐有緣相識,并在他的板房“借居”。再次見到老龐,他和妻子在“望鄉(xiāng)臺”擺攤賣地震畫冊和影像資料。與眾多攤販相比,他有兩個特殊的身份:一是講解員。無論是否購買資料,他都免費提供望遠鏡,并且繪聲繪色地講地震的故事。二是攝影師。他懂攝影,能為人們提供快照服務!侗本┣嗄陥蟆穼iT贈送他一臺卡片相機,每個月,他都把自己拍的重建照片傳到北京去。

  老龐的講解,并不渲染悲情。他會講朋友如何帶孫子從余震中突圍,北川人如何自救,解放軍如何救援!皝淼奖贝,就能從直觀上感到地震的強烈破壞力,人們更需要知道在抗震救災中人的堅強與偉大。”老龐說。

【編輯:朱博
    ----- 國內(nèi)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