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近日答復省政協(xié)委員湯鎮(zhèn)業(yè)相關提案時透露,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已會同公安部、國務院新聞辦等有關部門聯(lián)合制訂手機實名登記制度的法律規(guī)范,正等待國務院審批。(相關報道見16版)
關于手機是否應該實名制的討論,其實早在2005年甚至更早便已進行。在筆者看來,手機實名制固然是趨勢使然:可有效遏制短信騷擾,凈化通信市場與治安環(huán)境。只是,在手機用戶和運營商的情緒并未被安撫好、系列負面效應尚未被消除的情況下,這種實名制施行,起碼應做好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工作。
事實上,反對手機實名制的公眾,最大的擔憂不是實名制實施給申請?zhí)柎a、更改號碼帶來的麻煩,抑或是實名制施行后遏制“短信騷擾”、“短信詐騙”力度的有限——他們最大的擔憂是,實名制的實施會侵害到他們的個人隱私——被實名制登記的個人信息,或被盜用和濫用。
在去年的深圳孕產(chǎn)婦信息庫泄露事件,以及類似的事件中,我們都見到了個人信息被盜用和濫用的可怕。事實上,在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每個人身上,個人信息被泄的事也屢見不鮮:輕者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重者會造成一些傷害。如果在手機實名制施行后,海量的個人信息一旦被盜用和濫用,其后果難以想象。
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顯然不是規(guī)范運營商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便能一勞永逸的事。檢視現(xiàn)實,從2003年我國開始組織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到2008年9月草案呈交國務院,在千呼萬喚中,《個人信息保護法》仍未落地。在這一背景下,公眾對手機實名制的有效性、可能會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產(chǎn)生一定的質疑,也就在所難免了。
在筆者看來,此次擬推行實名制規(guī)范,應該可以看成是對《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快立法進程的倒逼。原因很簡單,對公眾而言,他們多會認為,唯有出臺這部能切實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手機實名制的施行才會有底線保障。對相關部門而言,他們也會有同樣的認識:如果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法》為支撐,勉為其難施行的手機實名制,遭遇公眾的抵制情緒不說,其實際施行效果恐也難以承載樂觀期待。
《個人信息保護法》之所以立法進程遲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遭遇了既得利益方的阻礙。是否能從聚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整體立法氛圍中,多對關乎公眾基本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投去關注目光——對相關部門而言是不小的考驗。
在個人信息被盜用、濫用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其積極效用,不僅僅局限于能否助推手機實名制走進現(xiàn)實的單一層面。在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車主信息、患者信息等大有形成產(chǎn)業(yè)鏈趨勢的情況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關乎公眾方方面面?zhèn)人隱私的保護,關乎商業(yè)環(huán)境和治安環(huán)境的凈化?梢哉f,相關方面應該珍視此次實名制依賴的倒逼提供的“機遇”,讓公眾聲音作為博弈的重要一方,促使相關法律盡快出臺。(李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