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a免费观看视频大片,久久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官員“雷語”頻出被指急需補“說話藝術”課(2)
2009年08月20日 14:41 來源:光明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少數(shù)公職人員尚未做好面對媒體的準備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條件下,數(shù)碼相機、手機、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等都為一個全媒體時代提供了便利條件,“人人都是傳播者”。因此,屬于公眾人物的政府公職人員隨時有可能被置于聚光燈下,被送到麥克風前。

  而我們少數(shù)公職人員顯然還沒有來得及做好精神上的準備,還極不適應面對媒體的被動狀態(tài)。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董廣安分析說,現(xiàn)在一些政府官員和公務人員很排斥媒體。特別是突發(fā)公共事件時,更不愿意接受媒體采訪,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較差。尤其是面對電視媒體的采訪,往往顯得不知所措或者不經(jīng)思考,隨口而言。因此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個別官員說出的“雷語”。也許他們的本意并不是目前字面上我們看到的意思,也許他當時所處的“語境”有別,但是,今天網(wǎng)絡媒體的高速發(fā)展,傳播方式的巨大改變,這些“雷語”經(jīng)過媒體、網(wǎng)絡論壇、博客的迅速傳播,立刻產(chǎn)生了想象不到的巨大負面影響。

  “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的反映。心中想什么,口中才會說什么。”李宇明說,我們決不能僅僅把這些政府公職人員的“雷語”看作飯后談資,它們嚴重地影響黨群關系,影響政府形象,影響社會公信力。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進一步指出,目前,少數(shù)官員越來越缺乏草根性,與百姓脫節(jié)也越來越明顯,導致他們在面對老百姓,面對媒體的時候,認識和理解出現(xiàn)偏差,說出一些看似缺乏思考的語言。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一部分官員不注重自身學習提高,不看書,不讀報,內行人說出外行話,是導致他們頻出“雷語”的主要原因。這些“雷語”在網(wǎng)絡上為人詬病,反映了這些領導和政府官員思想觀念滯后,不能與時俱進。比如,我們黨本身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而逯軍卻質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顯然把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割裂開來,站在了群眾的對立面,自然會引起人民群眾的反感,受到中央媒體和網(wǎng)友的批評是應該的。應當看到,人民群眾為政府提意見是為政府改進工作考慮,政府官員應有的態(tài)度是聞過則喜,而不是害怕人民群眾的批評,導致諱疾忌醫(yī)。

  公職人員急需提高交流能力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國家越來越開放。因此,身處傳媒時代,公務人員不僅僅要禁絕“雷語”,還必須盡快學會如何直面媒體,要善于和公眾進行直接溝通。

  著名外交家、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近年來一直呼吁領導干部要改變文風,學會“講話”,提高交流能力。6月11日,吳建民在做客人民日報“文化講壇”發(fā)表演講并接受專訪時指出,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在寫文章和講話中存在著“八股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開起會來講話拖沓,寫的文章冗長、空洞,言之無物。說了上句,就知道下句。聽眾則聽完了后句,就忘了前句,不僅讓人覺得味同嚼蠟,還讓人抓不到重點;二是文章和講話沒有對象感,脫離實際,“目中無人”。不同的對象,采取一樣的口吻,甚至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完全不理會聽眾的心理。

  一位中央領導曾對某些官員在新形勢面前這種“話語平庸”現(xiàn)象進行了概括:“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边@樣的狀況值得所有政府公職人員注意。

  李宇明分析說,從語言素質方面說,講話是一門藝術。而現(xiàn)實情況是,我們的一些官員顯然缺乏語言訓練,語言素質不高,甚至個別人平時說話滔滔不絕,臺上講話則“八股”腔調,緊急之中語無倫次。古羅馬有辯論術,孔子授徒有修辭之藝。我們讀毛澤東同志的著作,能夠強烈地感

  受到他的語言魅力。因此,為改革開放的迫切需要,為開展工作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重視提高公職人員的溝通能力,應當在干部培訓中補上“說話藝術”這一課。

【編輯:吳歆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