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久,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志愿者回顧赴玉樹救災:一段刻骨銘心的艱難和感動
2010年05月06日 09: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由團四川省委向青海玉樹災區(qū)派遣的58名抗震救災志愿者,在克服了高原缺氧、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等困難后,于五四青年節(jié)前全部安全返回四川。

  在團四川省委近日召開的支援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志愿服務工作總結會上,四川省委常委李登菊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經將應急志愿服務正式納入政府應急處理運行體系,四川支援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志愿服務的事跡,使自己“深受教育、非常感動”。而對志愿者們來說,赴玉樹救災的經歷,更是永生難忘。

  抗震救災第9天才第一次刷牙

  四川應急志愿服務總隊的志愿者張小紅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衣著靚麗的帥小伙兒,是和自己一起穿越生命禁區(qū),在青海玉樹堅持10天抗震救災志愿服務的志愿者袁雅遜:“在玉樹的時候,他臉上、手上全是干裂的大口子,滿身都是泥土,頭發(fā)像是灑上膠水后干了的樣子,和現在真是天壤之別!

  “連夜趕路,天大的困難我們也必須進入玉樹。”4月14日下午兩點,汶川大地震中救人最多的志愿者、四川應急志愿服務總隊副總隊長陳巖,和6名曾經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的志愿者,從四川成都出發(fā),踏上了趕赴玉樹的道路。

  “4月15日下午5點到結古鎮(zhèn)的時候,看到的情形和兩年前的汶川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到汶川后第一反應是救人,到結古鎮(zhèn)的第一反應是頭疼欲裂。”志愿者仲慧杰告訴記者,四川應急志愿服務隊是第一支進入結古鎮(zhèn)的志愿者團隊,依照汶川地震的救援經驗,團隊派出兩人摸清結古鎮(zhèn)的受災情況,兩人負責和抗震救災指揮部取得聯(lián)系,剩下的人負責勘測地形、安營扎寨。

  4月16日凌晨,負責了解受災情況的志愿者帶回消息,鎮(zhèn)上已經倒塌的孤兒院、寺廟、一戶人家的廚房和一個供人通行的小巷子可能有人員被掩埋。此時,氣溫已經降至零下攝氏度,為了恢復體力,3名志愿者身穿棉大衣,擠在一個小帳篷里休息,其余的志愿者坐在車上休息。因為當地物資嚴重缺乏,為了節(jié)約汽油,志愿者們沒有打開車上空調。

  張小紅有17年的高原生活經驗,然而,那一晚,是她覺得在高原上最難熬的,“因為嚴重缺氧,我們不敢把車窗戶關嚴,刺骨的寒風吹得我們直哆嗦,礦泉水都結了冰,吃的干糧全部凍成了‘硬石頭’”。

  天蒙蒙亮時,負責搜救的志愿者們喝了幾口涼水,向孤兒院、寺廟等地出發(fā)。

  張小紅、袁雅遜則留守四川應急志愿服務隊大本營,負責與各方的對接和后勤補給。而一些自發(fā)趕到玉樹參與抗震救災的志愿者,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陸續(xù)來到大本營請戰(zhàn),張小紅、袁雅遜一時間成了災區(qū)志愿者的總協(xié)調員。

  在這一天里,四川應急志愿服務隊建立起災區(qū)第一個志愿者臨時團支部,先后挖掘了4處可能有生命跡象的廢墟、成功護送一個保險箱至玉樹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為數十名志愿者提供補給、緊急醫(yī)治十余名高原反應嚴重的志愿者。

  直到4月17日凌晨,負責搜救的志愿者們才結束搜救,回到大本營,就著涼水,吃了一天里的第一口干糧。

  在玉樹8天的救援中,包括救援、醫(yī)療在內的58名四川應急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協(xié)助國家救援隊在扎西賓館成功救出1名被埋群眾,協(xié)調指揮數百名志愿者有序開展救援,為1000余名受災同胞提供醫(yī)療救治,幫助受災同胞搶出物資。

  直到震后第9天,志愿者們因為體力到達極限撤回四川,才第一次刷牙、第一次脫下襪子、第一次洗頭、第一次吃到熱菜熱飯。

  “藏族老人對我雙手合十時,我忍不住流淚了”

  杜志成是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的外科醫(yī)生。4月18日清晨,他和17名四川醫(yī)療志愿者搭乘軍用飛機到達玉樹,“下飛機后剛一看到那么美麗的雪山,很難想象震后滿目瘡痍的樣子”。

  由于機場外道路臨時戒嚴,杜志成和隊友們背著自己的行囊,每人抱著幾十斤重的醫(yī)療物資,沿著廢墟走了一個多小時。到達四川應急志愿服務隊大本營時,兩名醫(yī)療志愿者因為嚴重缺氧、體力到達極限而嘔吐不止。“我從來沒見過那樣充滿企盼和幫助的眼神,我真想沖上去把每個人的傷病都看一遍。但當時實在沒體力了,我們強迫自己當晚必須好好休息。”杜志成沒有想到,這一夜,絕大多數隊友并沒有睡著。第二天醒來,所有人都嘴唇發(fā)黑,眼睛紅腫,從劇烈疼痛的嗓子里,咳出的是夾著泥沙的血。

  強烈的高原反應沒有阻止杜志成和隊友們的工作。在距大本營1小時路程的賽馬場受災群眾安置點,醫(yī)療志愿者們搭起兩個帳篷醫(yī)療點,每5人一組,輪流為受災同胞診療。

  一位70多歲的藏族老大爺至今讓杜志成難以忘懷。一天清晨,這位藏族老大爺來到醫(yī)療點。他的手在地震中被玻璃劃開了一條5厘米長的傷口,縫了3針。由于白天溫度較高,換藥不及時,傷口已經出現了紅腫,身體開始發(fā)熱。

  杜志成判斷,這是典型的傷口感染癥狀。他準備用鑷子翻開創(chuàng)傷表面,用雙氧水進行消毒,再換藥包扎,“消毒的過程應該是非常疼的,老大爺只是咬著嘴唇,輕輕呻吟了幾聲,但看得出來,他是在忍著,不好意思大聲喊疼”。

  治療結束后,大爺突然起身,眼含熱淚看著杜志成,一遍一遍地說“才仁羅加,才仁羅加(藏語,即非常感動)”。杜志成說:“這位藏族老人的眼神那么清澈,透出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感謝,當他對我雙手合十時,我忍不住流淚了!

  4月19日至22日,包括杜志成在內的17名四川醫(yī)療志愿者,每天徒步兩個多小時,往返于志愿者大本營和安置點之間。17名四川醫(yī)療志愿者共為臨時安置點的900余位受災群眾提供理療服務,其中,搶救診治重傷病員20余名,經緊急救治后轉移傷病員30余人。

  據團四川省委統(tǒng)計,截至4月底,全省累計接受志愿者報名8868人,團省委除直接派遣58名志愿者馳援玉樹災區(qū)外,還組織350余名志愿者在成都通往玉樹的交通要道設立18個志愿服務站,為途經的救援人員提供飲用水、信息咨詢等服務。同時,組織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450名大學生志愿者,為在四川治療的玉樹傷員提供藏語翻譯、心理撫慰、醫(yī)療陪護等志愿服務,并開通24個小時免費親情熱線,幫助24名受災群眾找到了自己的親人。

  團四川省委書記張彤表示,汶川地震時,全國人民的愛心匯聚到四川,玉樹地震后,四川志愿者心懷感恩,義不容辭地奔赴抗震救災前線,“四川志愿者將繼續(xù)支持玉樹的災后重建,與玉樹同胞心手相連”。 通訊員 白皓 本報記者 閔捷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