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在擴大內需嚴格土地監(jiān)管新聞發(fā)布會上稱,國務院近期安排在2年內投資4萬億元拉動內需,無疑會增加很多用地需求,耕地保護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中國將通過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占一補一”法定制度、土地開發(fā)需加大補充耕地、對違法占用耕地實行嚴格問責等措施等措施來保障農業(yè)用地,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中新社發(fā) 劉君鳳 攝
|
2008年12月3日,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在擴大內需嚴格土地監(jiān)管新聞發(fā)布會上稱,國務院近期安排在2年內投資4萬億元拉動內需,無疑會增加很多用地需求,耕地保護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中國將通過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占一補一”法定制度、土地開發(fā)需加大補充耕地、對違法占用耕地實行嚴格問責等措施等措施來保障農業(yè)用地,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中新社發(fā) 劉君鳳 攝
|
中新網12月26日電 美國《僑報》12月26日發(fā)表中國時評《保耕地“紅線”,有害?》指出,中國鋼鐵企業(yè)在鐵礦石博弈中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已揭示中國在全球話語權上的弱勢。如果真把13億人的吃飯問題寄付國際市場,不是拿13億人的生存開玩笑?
時評原文摘錄如下:
為保障本國糧食安全,中國領導層屢屢強調“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然而,一位經濟學家卻公然挑戰(zhàn),斥其“有害”、“會致房價大漲”。
“點炮”者為茅于軾,向來以敢說而爭議不斷。繼“只有富人得到保護,窮人才有可能變富”、“個稅起征點調至8000元都低”之后,這一選擇在西方“平安夜”之日發(fā)出的驚悚言論,又鬧得無數中國人不平不安!媒體、學界、民眾紛紛“扔鞋”,質疑中夾雜叫罵聲。
強調耕地保護與中國高房價的關聯,茅于軾并非第一人。此前,每當住房困難的城鎮(zhèn)居民呼吁大力發(fā)展買得起的中低價房時,開發(fā)商和相關官員就喜歡手擎“18億畝耕地紅線”這柄“尚方寶劍”,“擔憂”造成大規(guī)模占用耕地,導致糧食危機。相比之下,茅于軾否定“紅線”的方式顯得離經叛道。
無論是用糧食分配關系已理順還是糧食市場全球化來呼吁放棄“耕地紅線”,茅于軾的理由都明顯不充分。
一者,“人增地減”已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因部分耕地質量降低,農業(yè)科技若無重大突破,糧食單產持續(xù)提高難度加大。認為中國“發(fā)生饑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不能成立;
二者,糧食與石油同為戰(zhàn)略資源,不可隨意交易。缺什么買什么的“市場萬能”論,對糧食并不適用——幾個月前的世界性糧食危機中,多個產糧國不就或限或禁糧食出口嗎?
中國鋼鐵企業(yè)在鐵礦石博弈中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已揭示中國在全球話語權上的弱勢。如果真把13億人的吃飯問題寄付國際市場,不是拿13億人的生存開玩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共執(zhí)政以來,始終強調農業(yè)為“第一產業(yè)”,即便推行改革開放也不忘把糧食穩(wěn)定列為重中之重,立足于饑荒隨時隨地可能發(fā)生的假定之上,正是基于命脈不能懸于他人之手的深層考量。
當然,茅于軾作為學者有表達觀點的自由,而將保護耕地作為高房價“替罪羊”的“異說”,或許是這位知名學者對當下中國房地產業(yè)如何擺脫金融危機的思考。但這種不無刺耳的學術分歧也警示,胡溫讓市場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宏觀調控房地產市場、促其理性回歸的努力,還有亟待加力之處。(鐘海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