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在羅馬與十幾位來自英國和意大利的保險經理共進晚餐。席間我們隨意閑談,聊到(很熱的)天氣和(不那么熱的)經濟,后來有人談到了襪子。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男人們拉開椅子,卷起褲腿。所有英國男士都穿著短襪,長度只及腳踝以上三、四英寸處,露出一截雪白的小腿。而所有意大利人都把腿肚子遮得嚴嚴實實,做工精致的襪子長及膝蓋。兩國的人相互看著對方的襪子,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驚詫表情。
前幾天,我看到《紐約時報》網站上的一篇博客,讓我想起了這些保險業(yè)專家。在那篇博客中,一位時尚作家提供了有關男士在被炒魷魚那天應該穿甚么的建議。
“完美的終結日著裝,應當突出專業(yè)氣質和就業(yè)能力,要著重體現(xiàn)出信心,營造一種韻味,寓示離開公司后將步步高升。一身端莊的西服,配上亮色的襯衫,就是理想裝束!
上述建議吸引了我,這篇博文巧妙而夸張的筆調同樣讓我心生好感。然而,有些讀者自居正派,對這封帖子大表憤慨,指責作者拎不清,在這種關頭還關心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這些讀者沒能領會作者的深意。在這樣的時刻,無關緊要的事情甚至變得更為重要。即使在形勢大好的時候,有關商界人士著裝的話題也絕非雞毛蒜皮的小事。從一個人所穿的襪子,可以看出他是哪國人;從他身上其它的穿著,可以看出他從事哪個行業(yè),還可以據此推斷出經濟形勢如何。經濟衰退最可喜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我們都打扮得更精神了。不光被解雇的那天要穿得體的西服,平時上班也應如此。
上周在倫敦舉行的人力資源經理會議上,所有人都穿西服、打領帶,而兩年前的同一個會議上,他們都是休閑打扮。人力資源經理身處職場一線,而且他們都像是旅鼠——因此,如果他們認為西服正當道,事實肯定如此。
過去,我們稱贊休閑裝束是平等主義和不拘小節(jié)的標志,但現(xiàn)在這種打扮卻顯得邋里邋遢。最近的一個周日,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一把手斯蒂芬•赫斯特(Stephen Hester)被拍到離開財政部時身穿牛仔褲和一件怪里怪氣的米色背心,肩膀上還打著絨面革補丁。投資者可不喜歡這身打扮,有個人還致信《金融時報》,稱赫斯特似乎穿著馬莎百貨(M&S)的拖鞋,與他本人在圣誕節(jié)期間買的似乎同款。時尚的天平在我們眼中已經倒塌。我們現(xiàn)在認為,男士穿休閑服看上去非常糟糕。我們還開始懷疑:如果一個人在著裝上很隨意,那么他在對待我們的錢上可能也不怎么上心。
重視著裝的新風氣源自于多疑的心理。我認識一個人,他剛剛上街買了幾件Jermyn Street 的襯衫(在打折),為的是讓自己的老板明白,他不希望被解雇。這是一筆不錯的投資:他現(xiàn)在還有工作,并聲稱熨這些襯衫正好提醒他,這份工作很重要,他還宣稱會更重視這份工作。
幾年前我就發(fā)現(xiàn),當一個人看上去更加漂亮時,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覺會更好。在40歲前,我大多給自己買打折的童裝GapKids (加大號),隨隨便便地穿在身上。如今我穿短上裝和高跟鞋,涂睫毛膏、粉底和口紅,戴珍珠耳環(huán)。我這么打扮,一定程度上是想抹去年齡的痕跡。但我也發(fā)現(xiàn),當我想打扮得引人注意時,我可能打動不了任何人——除了我自己。但無疑,這是個好的開端。
此外,我發(fā)現(xiàn)打扮本身就是件好事。這會讓你打起精神。我有位朋友,她剛剛接任了一個高管職位,她的第一個決定是讓下屬女職員每周五穿高跟鞋。從初步試探來看,這么做會受到歡迎。當經濟形勢嚴峻時,我們需要精心打扮,好振作精神。
穿正裝上班還有兩點好處。第一,這意味著你永遠知道該穿甚么。那些煩人的日常問題,如系不系領帶?穿斜紋棉布衣服還是西服?全都迎刃而解。更妙的是,打扮齊整意味著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劃了一條更為明確的分界線:系領帶表明你在工作,穿T恤襯表明你很悠閑。
不過,告別休閑裝束的最大樂趣,在于告別某些與休閑裝束同在的壞思想。最可悲的想法是認為休閑打扮有利于增強創(chuàng)造力。我一直在看電視連續(xù)劇《廣告狂人》(Mad Men),很高興看到,上世紀60年代麥迪遜大道上一家廣告公司的創(chuàng)意天才并未因為漿得僵硬的領口和剪裁合身的衣服而設計不出優(yōu)秀的廣告。(他們的著裝也沒有妨礙他們與秘書上床。)要安渡衰退期,我們應當穿得漂亮點兒,努力工作。我們必須萬分謹慎,自食其力,加油苦干。這些有關服裝的諺語無一提到套頭衫或斜紋棉布衣服,這并非巧合。它們背后的意思是:拉好襪子(意即打起精神)——不管襪子是長是短。
(摘自《澳洲新快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