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8日電 加拿大《環(huán)球華報》日前發(fā)表署名文章認為,近來中國周邊熱點不斷升級,南海問題也在升溫,于是一些國人情緒也變得激烈,聲稱中國不要再“一廂情愿”,喊打喊殺者亦大有人在。雖然網上情緒宣泄可圖一時痛快,但決策必須以理智為基礎,南海爭端不應該輕言動武。
文章摘錄如下:
近來中國周邊熱點不斷升級,除了朝鮮核試驗之外,南海問題也在升溫。先是菲律賓通過法律,后是馬來西亞總理視察,還有越南小動作不斷,于是一些國人情緒也變得激烈,聲稱中國不要再“一廂情愿”,喊打喊殺者亦大有人在。雖然網上情緒宣泄可圖一時痛快,但決策必須以理智為基礎,南海爭端不應該輕言動武。
有評論指,南海風云背后有某些大國黑手,這固然是南海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與外部挑撥和陰謀相比,東南亞國家國內的現實憂慮才是南海問題近期升溫的深層次原因。
通常在兩種情況下,沖突一方會表現出激烈言行,甚至做出公開挑釁。一種是認為實力消長已使自己力量超越對手,強大到可以向對方挑釁,如1962年時的印度。另一種情況是對手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已經強大到令自己恐懼了。顯然這些東南亞國家屬于后者,他們對中國的激烈言行不是因為過于自信,而是因為過于害怕。
南海島嶼被周邊國家占據并不是今天發(fā)生的事,而是發(fā)生在幾十年前中國海軍薄弱之時。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海軍也進入大發(fā)展時代,中國與周邊國家軍事力量對比發(fā)生質變。面對力量天平的失衡,這些東南亞國家過激行為的背后是絕望和無奈,是為了自保而求救并給自己壯膽。其實中國海軍建設根本沒有以這些東南亞國家作為假想敵,東太平洋主導權才是目標,而極力阻止中國的是美日軍事同盟。
所以從軍事上說,打擊這些因為害怕而做出過激行為的東南亞國家,只會將對方推向美國懷抱,促使他們向美國出讓利益,甚至提供軍事基地以換取保護。目前南海并不是中國軍事戰(zhàn)略重心,現在中國的安全隱患甚多。南海風浪充其量只是在中國目前最不必要動武的地方牽制中國。
經濟上,10年前索羅斯們洗劫東南亞,當時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人民幣。在這次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中,中國也將成為這些亞洲國家的重要依靠。通過人民幣互換、加強區(qū)域貿易和經濟合作等手段整合東南亞經濟,正是把東南亞建成中國后院的機緣。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加深,將增加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籌碼,而軍事打擊這些小國將葬送中國經濟整合計劃。
更深層次上的是,政治上中國模式對世界的吸引力和向心力。60年間從一無所有發(fā)展成為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之一,雖然有過波折,但中國的成功有目共睹。以國家的力量保障安全和秩序,為人民創(chuàng)造財富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對外和平共處,中國為世界找到了一條新的發(fā)展模式,而這正是眾多在痛苦中掙扎的發(fā)展中國家夢寐以求的。
這種新模式的本質是中華文明歷經磨難后的浴火重生。盡管西方媒體極力地通過個案炒作宣揚中國模式的各種缺點,但是它整體上的成功早晚必將為世界所認識,從而對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產生向心力和吸引力。如果中國在自己剛剛有力量去打別人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把幾個弱國打得頭破血流,即非王者之道,也非上策。
今天面臨的經濟問題比軍事問題更迫切,如果說領土爭端還可以暫時擱置的話,那么一步步深化的經濟危機卻容不得以后再去處理,美元的地位也不會等過幾年再去討論。近來中國周邊的熱點紛紛冒煙,其背景并不在于軍事,而在于經濟。有人想用軍事手段為自己的經濟問題尋求籌碼,急于尋找機會破局的當然不會是中國。南海問題雖然中國不應退讓,但大可以經濟為主,軍事為輔,從容處理。
記得《三國演義》里有段故事:消耗不起的諸葛亮為了逼糧草充足的司馬懿決戰(zhàn),派人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衣服,用來羞辱司馬懿。如果司馬懿一怒之下領兵出戰(zhàn),并不說明他就英勇果敢堪為三軍統帥,也不說明他是個真正男人。司馬懿要是這么容易就中了激將法,只能說明他“很傻很天真”。
南海的將來取決于中國的相對實力,尤其是東西方實力對比。一旦中國取得優(yōu)勢必將恢復漢唐強盛,那些無人居住的小島莫非能夠跑到大西洋里去不成?(任大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