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3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說,此刻的日本正在釀造對民主黨的“新風”、“新氣息”期待的政治空氣。果真如此,這究竟是真正意義上的兩黨制政治的誕生,還是自民黨派閥政治“輪流坐莊”與“人心一新”另一形式的體現(xiàn)或延伸,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文章摘錄如下:
平心而論,在日本自民黨籍歷代首相當中,下臺前夕被抨擊得一無是處的領導人,麻生太郎并不是第一位,但從結果上來看,自民黨都能化險為夷。那么,日本自民黨究竟是依靠什么法寶來維持其長期政權的呢?
簡而言之,作為一個冷戰(zhàn)時期統(tǒng)合、誕生的保守政黨,自民黨從1955年支配政壇以來,對外是堅持日美安保的日美同盟政策,對內則以大企業(yè)的利益優(yōu)先,推行官商緊密合作乃至相互勾結的政策?梢赃@么說,“金權政治”是自民黨、特別是其大派閥與生俱來的一大基因。也正因為如此,有關金錢丑聞事件或是由此而派生的諸多令民眾怨聲載道的行政措施和法令幾乎貫穿于每一個時期。
那么,對于民眾從不間斷的怨氣或者“人心思變”之時代潮流,自民黨又如何化解和抵擋的呢?
細察自民黨的當權史,可知該黨疏散民怨、誘導民意之手法有二。其一是忠實推行黨內各派閥領袖“輪流坐莊”的游戲規(guī)則;其二是出問題的大派閥從其它派閥,包括中小派閥當中物色其“意中人”(未必是其派閥的第一把手)為代理人。兩者的共同目的無非是要向選民顯示自民黨有其“自凈”的能力,制造“人心一新”的形象與幻想,迎合日本選民(正如日本消費者一般)喜歡新產品、新包裝的心理。
不過,在上述兩項法寶使盡仍然還無法維系人心時,“劇場政治”主角小泉純一郎聲嘶力竭叫賣的是“摧毀自民黨”的膏藥。盡管過后各方發(fā)現(xiàn)是假藥,而且還有不少不良的后遺癥(今日麻生面對的許多事關民生的難題,就是小泉時代的產物),但在當時卻也替支持率低迷的自民黨扭轉了其垂危的局面。
小泉之后自民黨以更換領袖臉孔作為爭取選票的手法就使用得更加頻繁了。首先是推出安倍、接著是福田、再來就是麻生。有趣的是,在每一張“新臉孔”的促銷期,愛起哄的日本傳媒無不緊跟當權派翩翩起舞,大奏新領袖“高人氣”乃至“爆炸性人氣”進行曲。無奈三者的“賞味期”(即“消費使用期限”)都不超過一年。特別是被喻為“百年一見的無能首相”麻生,即已被黨內外認定無法應戰(zhàn),但又堅持要繼續(xù)領軍出征,更被視為自民黨長期政權下三流世襲議員體制無法“自凈”的象征和寫照。
“政權不妨來個更換”、“有更換總比沒有更換好”,此刻的日本正在釀造對民主黨的“新風”、“新氣息”期待的政治空氣,曾被前首相中曾根譏為“軟雪糕”(指稚氣未除),后又對其成長改稱為“棒冰”的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看來似乎有望接棒成為新一輪的日本掌舵人。
果真如此,這究竟是真正意義上的兩黨制政治的誕生,還是腐朽自民黨派閥政治“輪流坐莊”與“人心一新”另一形式的體現(xiàn)或延伸,看來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1993年、1994年曾經將更換選舉游戲規(guī)則與政治改革方案劃等號的日本媒體此刻再次推銷與渲染10余年前的陳貨—“政治地殼變動說”,這一說法究竟有多少真實,又有多少水分,確有仔細考察的必要。(卓南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