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3日電 廣受關注的美國大選11月4日即將舉行。四年一次的美國大選,今年對華裔選民來說意義卻不一般。美國《星島日報》當?shù)貢r間11月2日刊發(fā)題為《今年美國大選華裔選民心情復雜》社論,對此進行了分析。
社論指出,首先是在民主黨初選時,兩位候選人都來紐約和加州的華埠擺擂臺。兩人長期對陣不分高下,引起華人廣泛興趣。不少華人參與其中,動了感情。華人媒體的大量報道,更是極大提高了華人對今次美國大選的關注。
社論說,希拉里廣為華人熟悉,獲支持率高;而奧巴馬身為美國第一位真正有實力參選總統(tǒng)的非洲裔政治家,也獲得了華人中相對年輕熱情,期盼更多改革的支持者。
社論進一步指出,兩軍廝殺必有一敗。受華人支持較多的希拉里居然在初選中敗下陣來,使不少華人支持者為之掐腕嘆息。其中一部分支持者經過痛苦的轉變,轉而支持改革理念與希拉里相近的,同為民主黨的候選人奧巴馬。一部分支持者跨黨流向了共和黨候選人。還有很大部分華裔選民既不轉向奧巴馬,也不轉投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長期拿不定主意。為此產生了至今多達逾四成未決定選誰的華裔選民。
社論稱,在美籍華裔中相對較少但人數(shù)不少的傾向共和黨的華裔選民,卻對己黨推出的年邁候選人麥凱恩不甚滿意。加之對發(fā)動伊戰(zhàn)將美國拖入泥淖的共和黨現(xiàn)總統(tǒng)的不滿,不少華裔共和黨人舉棋不定,因此動念要跨黨選民主黨候選人。
社論說,以上兩種因素相加,使今年許多華裔選民進退兩難、猶豫不決。
毋庸諱言,今年游移未決不想選奧巴馬的華人,有不少人礙于他是非洲裔而有所顧慮。如紐約地區(qū)華裔選民對十多年前非洲裔市長丁勤時執(zhí)政印象極壞,擔心奧巴馬會步其后塵。
社論指出,生活在多族裔混居的美國,華人對某些族裔抱有一定成見,并非就是見不得人的事。各人生活經歷不同,對某一種族的人有特定看法,常常也無可指責。但是,如果以此來選總統(tǒng)卻是大謬不然。
據(jù)一個人的種族來推斷其今后可能的行為,在學術上被稱為是“統(tǒng)計性歧視”。比如說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非洲裔成年男性涉暴力犯罪者較多,如果有人晚上在大街上看到非洲裔男子就避之不及,這就是對非洲裔的“統(tǒng)計歧視”。
“統(tǒng)計歧視”(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經濟學教授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 1972年提出的經濟理論,簡單地說,是指對一個人的判斷,可以按其所處團體/種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平均行為來推斷。
社論說,“統(tǒng)計歧視”作為一種經濟理論,是日常生活中信息不充分情況下被迫采用的一種有效措施。將“統(tǒng)計歧視”用來選總統(tǒng),會造成極大不公!敖y(tǒng)計歧視”實際上是在一種信息不足的狀態(tài)下作出推斷和猜測的權宜之機。而經過漫長激烈的總統(tǒng)競選和中文報紙的大篇幅報道,華人選民應該都有充分的機會了解奧巴馬的為人?烧f比我們了解公司中其它同事更多。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根據(jù)其個人的素質來判斷他今后的行為,而不該以其種族為其定性。
社論同時指出,同樣,支持麥凱恩的選民,也不必過多解讀麥凱恩與布什和共和黨的關聯(lián)。形勢比人強,麥凱恩本來就是共和黨中的另類,當選后在新形勢的逼迫下勢必放棄共和黨原有的一些理念。所以說,拿布什敗績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推算同是共和黨人的麥凱恩當選后的施政方向和優(yōu)劣,亦十分不妥。
最后,社論指出,今年美國大選,早早拿定主意者固然幸運,但深思熟慮、長思久考更是一種可取的認真態(tài)度。紐約和加州華人眾多,是民主黨的票倉,多一票決不會影響大選結果,但如果我們投下認真思考后的一票,在今后四年中,我們都會有機會時刻檢驗自己現(xiàn)在的決定,享受恰逢其盛的參與感。這對自己和對國家都是一件好事。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