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綠林好漢打劫,為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借口: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F(xiàn)在這種強盜邏輯正在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象征之地——地鐵、機場隆重上演,而且越演越烈。
據(jù)媒體報道,上海地鐵、北京地鐵、南京地鐵、深圳地鐵、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都曾發(fā)生,甚至正在發(fā)生為難電信運營商的事情,向他們收取“天價入場費”。上海浦東機場兩座航站樓無線覆蓋費用是990萬元/年,虹橋機場為233萬元/年。深圳地鐵每個基站收取的費用為110萬元/年。很多地鐵運營公司甚至不務(wù)正業(yè),把向運營商收取進場費作為主要營收業(yè)務(wù)之一,建設(shè)一個基站代價是120萬元/年,按此價格,估計一條地鐵一年相關(guān)收入高達1億元。如果運營商不交納這筆天價入場費,地鐵、機場就將信號屏蔽。這種事情已經(jīng)屢有發(fā)生,上海8號線二期就曾經(jīng)因此屏蔽過手機信號,北京奧運前10號線就曾經(jīng)沒有信號,在政府干預(yù)下才得以解決。而北京地鐵1、2號線至今沒有信號。
地鐵、機場收取天價進場費對嗎?或許他們有他們的理由:電信運營商這些年賺得盆溢缽滿,在我的地盤我做主,分你一杯羹是理所當然的。理是不錯,但錯在收多少,錯在不能收不到天價進場費就要屏蔽手機信號,把氣撒在消費者身上——消費者不能成為兩大強勢企業(yè)利益分配不均的冤大頭,消費者的通信權(quán)不能被無端受損,甚至被剝奪,因為消費者是無辜的。
坦率地說,地鐵、機場向運營商收取進場費是合理的,也是“國際慣例”。但要合理,就得有一個度,不能太離譜,不能漫天要價,更不能以此為借口侵犯消費者的通信權(quán)益。收取多少合適呢?當然要因地制宜。觀察家認為,運營商在這些地方建基站,收取機房租金是可以的——畢竟這是人家的地盤,但應(yīng)該根據(jù)市場價來估算,而不是“霸道”地想要多少就多少,沒有這個數(shù)就不行。依我看,收取現(xiàn)在基價的五到十分之一還是比較合理的。
在機場和地鐵里面,顧客使用手機,顧客既是電信運營商的消費者,又是機場和地鐵的消費者,保障他們的通信權(quán)益既是運營商的責任,又是地鐵、機場的責任,而不是與地鐵、機場無關(guān)。這個道理,地鐵和機場的運營公司應(yīng)該明白。如果在地鐵、機場,手機沒有信號,不僅僅是電信運營商的事,也是地鐵和機場的事,如果消費者要追究責任,恐怕地鐵和機場也脫不了干系。
所以說,地鐵、機場應(yīng)該以消費者利益為念,摒棄挾地頭之威,向運營商狠敲一筆的想法。其實,這種思維要不得,如果其他公眾場合都向地鐵、機場“學(xué)習(xí)”,都要向運營商收取一筆“天價入場費”,那么手機還有什么用呢?商場、公交、電影院、餐廳、寫字樓等等,都可以向運營商收到入場費,運營商不交就屏蔽手機信號,那天下豈不大亂?那手機作為移動通信工具還有什么存在價值?(曾高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