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武漢、合肥等地之后,廣州也發(fā)現海南涉毒豇豆。除了水胺硫磷,三亞的樣品還檢出了克百威、氧樂果兩種禁用農藥。(2月25日《南方日報》)
針對各地先后發(fā)現“毒豇豆”事件,農業(yè)部下發(fā)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強農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海南省有關部門也聞風而動,對果蔬產品的生產流通環(huán)節(jié)加強了安全監(jiān)控。但是,事件造成的直接損失,以及對海南果蔬產品的影響,卻是短期內無法消除的。亡羊補牢當然必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上總結教訓。
據介紹,目前海南對瓜菜實行的是定性檢測——測農藥總量是否超標,無法查出農藥的種類,每個瓜菜品種每次檢測只需花費1.2元檢測費用,20分鐘就能出檢測結果。而各地市場對豇豆實行的是定量檢測——可以精確到農藥的種類和含量,但每次檢測費用高達2000元,且兩天后才能出檢測結果。如果對所有的瓜菜進行定量檢測,難以實現。海南豇豆種植面積20萬畝,這20萬畝的種植者,來自千家萬戶,哪家使用了禁用農藥?要想萬無一失,只能是按照戶/次檢測,果真如此,檢測的成本可能高過被檢測產品。
但是,產地放松要求的“定性檢測”,卻給各地帶來了成本更高的“定量檢測”,從總體來說,檢測成本不僅沒有省下,反而更高了。如果再算上產地的商譽損失,這筆“毒豇豆”帶來的,就只能是負價值了。
“毒豇豆”事件應該從兩個層面吸取教訓。一是“條件不足態(tài)度補”。定量檢測做不到,就應以工作態(tài)度加以彌補,在加大宣傳、有獎舉報上多下功夫;二是加快農產品的規(guī);a、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馬龍生 作者系評論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