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化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fā)出一種探測人體血液中瘧疾感染的新方法,該方法采用了激光和非線性光學技術。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技術可以使血液中的瘧疾寄生蟲檢驗工作更加簡捷、省力。相關研究報告發(fā)表在12月20日出版的《生物物理學》雜志上。
瘧疾是一種由帶菌者傳染的疾病,以瘧原蟲類型的寄生蟲傳播,大多發(fā)生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目前全球每年有3.5億—5億個病例報告,已造成100萬—300萬人死亡。多數死亡病例發(fā)生在醫(yī)療資源稀缺的非洲撒哈拉地區(qū)。
目前的檢驗技術需要熟練技術人員使用測試玻璃片取樣,并在顯微鏡下尋找寄生蟲的DNA特征,然后人工計算所有可見的感染細胞數,整個過程依賴于檢驗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
麥吉爾大學開發(fā)出的新方法采用了“第三諧波”產生(THG)光學效應。在此效應下,寄生蟲所分泌的瘧原蟲色素在紅外激光的照射下發(fā)出藍光。研究人員韋斯曼博士表示,就像人們所熟悉的音樂和聲,它是一個基礎聲音頻率的倍數頻率。非線性光學效應與此相似,如果你將一束特定頻率的強烈激光束照射在特定材料上,就會產生倍頻諧波。瘧原蟲色素對第三諧波會產生巨大的非線性光學響應,從而發(fā)出藍光。
該大學研究人員希望利用現(xiàn)有成熟的光纖通訊激光以及熒光單元等技術,盡快將該方法從實驗室推向實用。他們希望能設計出一種集成裝置,以便在疫情流行國家的醫(yī)院使用。醫(yī)院工作人員可以將細胞樣品直接注射進裝置內,該裝置就能自動計算出感染細胞數,不再需要人工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