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17日電 過了春節(jié),購買了分紅保險的人士開始翹首盼望分紅。上海保險界一位權威人士昨天向記者透露,從去年一年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情況看,今年的分紅形勢可能會令眾人失望。
解放日報報道說,投資有風險,有沒有紅利可分都屬正常,遺憾的是,由于保險公司在賣分紅保險時存在太多誤導性宣傳成分,由此引發(fā)的后果是:吊足了胃口的投資者將陷入深深的失望,失信成為一種普遍行為,壽險公司也將遭遇重創(chuàng)。
由于在傳統(tǒng)的保險功能之上增添了理財功能,分紅保險產(chǎn)品于2000年3月剛一推出就成了市場追捧的熱點。特別是去年,股市的持續(xù)低迷讓急于保值增值的資金齊刷刷地瞄準了分紅保險。收益比銀行利率高,還不用征收利息稅……眾多的好處讓去年全國分紅險保單猛增到2000億元左右,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中,分紅險已經(jīng)占了大頭,有些甚至達到了九成。
然而,這些看似明顯的好處實際并不真實。銀行利息以本金為基礎,存款人從存款那一刻起就可以鎖定收益;但保險業(yè)的分紅卻不能簡單地以“保費×收益率”計算,而要根據(jù)保險公司的盈余情況定,有沒有分紅、分多少紅隨時會因市場情況發(fā)生波動。但是保險公司的宣傳卻容易使人產(chǎn)生錯覺:代理人推銷時隱瞞了紅利的不確定性;有些保險公司甚至會在保單上寫上分紅率的大致范圍,比如高分紅是6%,中分紅5%,低分紅4%,使人誤以為分紅底線就是4%;就連在銀行柜臺銷售保險時,銀行員工也會告知分紅保險比銀行存款劃算,因為銀行可以從中提成2.5% -3%,比從存貸款利差中賺得多。
如果市場形勢大好,誤導性宣傳或許還不會露餡。據(jù)了解,保險公司現(xiàn)在的投資渠道有存款、基金、國債和金融企業(yè)債。前兩年股市較旺的時候,大多數(shù)保險公司可以很輕松地分2% -3%的紅。但是去年,最容易產(chǎn)生投資收益的基金一塊卻全面遭遇寒潮,兩相抵扣,不說虧損,至少沒什么盈余可分了。
專業(yè)人士同時提供了一種例外情況:為爭取更多的保費,保險公司即便沒有盈余也會“死撐著”分出2% -3%的“紅”,畢竟相對于保費來說,這點“紅利”不過是毛毛雨。專家認為,這種做法對于投資者而言或許是個喜訊,但對于整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卻有百害而無一益。因為,它違背了分紅保險的實質內涵,扭曲了保險市場的正常架構,長久下去會影響保險公司的素質,也會將投資者引入更深的歧途。專家的判斷是,正常情況下,保監(jiān)會會阻止這種沒有紅利的“分紅”。
據(jù)了解,其實早在年前,保監(jiān)會就已經(jīng)向各保險公司發(fā)放了一份《關于加強分紅險紅利核算的管理辦法草案》。按照該草案,保險公司有沒有紅利可分、分多少紅都不再是保險公司隨口說說的事,而要在嚴格的監(jiān)督下核算并公開出來。目前的情況是,這份原定今年3月1日實施的《辦法》遭到了幾家中資保險公司的集體反對,能否按期實施或許會影響到今年的分紅形勢。(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