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俠橫空出世,挑戰(zhàn)武壇以來,領(lǐng)導的決不僅僅是武俠的潮流或者說是通俗小說的潮流,他更多的影響似乎產(chǎn)生在那個他曾經(jīng)工作過,并且有過一些難忘回憶的演藝圈內(nèi)。
有一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就是金庸劇再爛也有人看,一邊罵一邊看,罵得沒詞了,戲也看完了。金大俠是編故事的能手,金庸劇故事緊湊,很少冷場,想看古裝片,首選金庸劇。當然,金庸劇大都由當紅明星主演,追星族的效應(yīng)不可小覷。
因此,即使我們把金庸劇當作一個劇種來研討,也是不為過的,連瓊瑤劇都可以單列一種,若還把金庸劇混在港劇或武俠劇之列,真的難免有些暴殄天物了。
83版《射雕》和“五虎將”
金庸劇最輝煌的成就莫過于上世紀80年代培養(yǎng)出了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五虎將”,十幾年后無線曾試圖重新栽培“新五虎將”,但結(jié)果新五虎里只有古天樂和古巨基成了名,雖然不能說全軍覆沒,但畢竟五個人只立起來了兩個,五虎之名,再難重現(xiàn)。究其原因,復雜繁多,無線威力大不如前,影壇新人難比舊人,但最主要的恐怕是因為無線沒有把造星的金庸劇派給他們,因此反倒是非五虎的陳浩民、馬浚偉、陳小春、呂頌賢等人的風頭蓋過了其他三位“新虎”。
記得曾經(jīng)在央視笑傲論壇看到這樣一條留言,“懷念五虎的時代”,在漫天的責罵與些許的贊譽中,這句話最使我觸景生情,真正的一語勝千言!追憶五虎當年情,就如同追憶金庸群俠一般,“無線五虎將”,注冊了一個無線的商標。也許無線,金庸劇,這根本就是不該分開的兩個詞,不是無線的金庸劇,大都隨著時光的流逝遺忘在人們的記憶里了。
“五虎”之梁朝偉
他的《鹿鼎記》、《俠客行》播映時,恐怕很少有人會預想到他會和王家衛(wèi)那樣的導演結(jié)下不解之緣吧。有人說和梁朝偉淵源最深的兩個人是王家衛(wèi)和金庸,因為他在無線接連演了三部金庸劇,演繹了四個男主角(《俠客行》中分飾兩角)。梁版《鹿鼎記》,被普遍認可為最佳《鹿鼎記》,梁版“小寶”被金先生贊為最傳神的小寶。韋小寶、石中玉……都是跳脫倜儻的角色,誰會想到十多年后,這位男主角會因為一部低調(diào)而幽怨、甚至有些高深莫測的文藝片登上康城影帝的寶座呢。
“五虎”之黃日華
上世紀80年代成功出演了《天龍八部》中的虛竹、《射雕》中的郭靖和《碧血劍》中的袁承志,前期多扮忠厚老實,傻人有傻福的角色,跳槽到亞視,因《銀狐》成功轉(zhuǎn)型,1998年TVB臺慶劇《天地豪情》中再次嘗試亦正亦邪的角色,1997年無線的《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亦堪稱其演藝道路上的里程碑之一,經(jīng)典程度不輸于郭靖,其可塑性幾乎可以給滿分。
“五虎”之苗僑偉
因“楊康”一角紅遍香江,不久再蔓延至大陸及所有華人地區(qū)。若論金庸小說人物改編最成功,演繹最成功的,都首推阿苗的“楊康”。苗僑偉扮相亦古亦今,正邪角色均能勝任,為人不焦不躁,如果不淡出演藝圈,前途絕對是無可限量。20世紀80年代與翁美玲被稱為“金童玉女”,兩人合演的電視劇幾乎可以與無線的最高收視劃等號?伤苄詭缀鯘M分。
“五虎”之劉德華
華仔今日的成就,絕對要感謝無線當年給他演楊過的機會,論演金庸劇出身之人的名氣,華仔絕對是第一,人氣也是數(shù)年不衰。“五虎”之湯鎮(zhèn)業(yè)“五虎”中發(fā)展最不好的就是湯鎮(zhèn)業(yè),他的可記之處似乎也只有一部《天龍八部》,段譽一角演得很成功,阿湯名氣輸于其他“四虎”,但演技也極堪造就。
結(jié)論得出,金庸群俠們,以“五虎”為代表,勢必有著超凡演技及俊朗外型,他們靠金庸劇發(fā)跡、躥紅,卻都未靠山吃山,之后的路都是他們自己走出來,這些人里也可以包括出現(xiàn)于金庸劇中卻并未走紅的周星馳、吳鎮(zhèn)宇和關(guān)禮杰(周星馳演過電影版韋小寶,吳鎮(zhèn)宇演過電影版張翠山,關(guān)禮杰演過臺灣版段譽,他們與金庸劇依然有不解之緣)。
90年代的新一輩
20世紀90年代,年輕一代的金庸群俠似乎沒有當年的前輩們爭氣,從“新五虎”可以看出,金庸劇始終是無線栽培小生的法寶之一。
10年后的“金庸群俠”人數(shù)多了很多,因為此時的金庸劇男主角決不重復,《鹿鼎記》選角時,陳浩民和古天樂都是少年康熙的候選人,最后無線還是把機會給了唱歌出身的新人馬浚偉,使得金庸男俠們始終沒有以相同面孔出現(xiàn),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
這個時代的成功代表是古天樂、陳浩民和馬浚偉。其中以古天樂紅得最徹底也最實在,古仔的“楊過”在香港收視并不理想(這似乎是此時無線金庸劇的通病:拍在香港,紅在內(nèi)地),在大陸和東南亞卻要用“楊過旋風”來形容,一時間,楊過和古天樂似乎成了一個人,而古仔的俊朗依稀與當年演楊康的苗僑偉有些許雷同,使得網(wǎng)上有了這樣一句話:苗僑偉、古天樂———楊康和楊過的最佳代言人。古仔的俊朗在新一代男星中無出其右者,年紀輕輕就具有的成熟魅力和憂郁眼神也于90年代很難見到。而古天樂對陸毅辭演楊康深表可惜,說演金庸劇一定會紅,當然因為他自己就是收益者之一。
陳浩民的“段譽”,在他那個年紀,已經(jīng)算是成功的了,浩民可化迂腐為可愛,的確是門不小的本事,死纏爛打加深情款款,面對這樣的段世子,王姑娘真的顯得涼薄了。
陳小春不算是金庸劇捧紅的那一類,但韋小寶絕對為他增加了幾何數(shù)字的人氣,很多人挑剔年齡和外形上的差異,我倒覺得各版“小寶”都有獨特之處,幾個綜合實力都是很高的。
馬浚偉的“小玄子”太合適了,我實在不得不佩服TVB選角的精準,可以說,《鹿鼎記》之前,對馬浚偉的《一號法庭》很少人會留了什么印象,然而《鹿鼎記》熱播了,無論在什么電視里,我們都可以一眼認出那個年輕有為又稚氣未除的小玄子。古仔的話,再一次印證。
相對前幾個人,呂頌賢、江華、張智霖、林家棟的運氣都不算好。張智霖苦于珠玉在前,無可奈何。林家棟的“袁承志”不是容易走紅的那種金庸男角,江華沒有趕上金庸劇熱播的第一時間,又有苗僑偉、李修賢的“夏雪宜”在前,沒有前面的轟動效應(yīng),何況江華走紅于亞視,也用不著以金庸劇中的新人面孔出現(xiàn)。
呂頌賢的“令狐沖”的境遇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網(wǎng)上有篇論令狐沖的不可演繹性,說的有一定道理,金大俠小說15部,36本,最難演的就是這位令狐大俠。呂頌賢于亞視作品《槍神》中的跳脫,《銀狐》中的深情,本來令狐沖應(yīng)該是得心應(yīng)手的,但無線的編劇的改編水平比起1983年時改編楊康的水平來,差得太遠了。而無線給年輕人的壓力也太大了,可以說如果不是演金庸劇,阿呂的表現(xiàn)也許會更好。
但無論如何,金庸劇在后幾位的經(jīng)歷中也絕對是不可抹煞的一筆,因為演了金庸劇,使他們區(qū)別于其他的藝人,這種區(qū)別,任何人都要承認。
來源:新快報作者: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