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日電題:專家關注大學生自殺問題
作者 沈嘉
幾天以來,北京大學的悼念與慨嘆一直系在一個隕落的年輕生命上。這個能歌善舞,被稱為“鴿子”的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的大二女生,在七月十五日中午從宿舍樓九層一躍而下。
自今年二月以來,北京、武漢、深圳三地高校已經至少失去了十四個年輕生命。四月十六日,北京師范大學一名研究生跳樓自殺。武漢市高校共發(fā)生學生自殺事件十二起,其中十人死亡。深圳大學兩次發(fā)生學生跳樓自殺慘劇。
此種問題早已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
專家分析,心理障礙、生理疾患、學習和就業(yè)壓力、情感挫折、經濟壓力、家庭變故以及周邊生活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都是學生自殺的直接原因。其中,激烈的學習競爭、就業(yè)競爭是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自我期望值過高,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后產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也會導致學生走上不歸路。有關報道指出,武漢自殺的學生中,有幾人都在遺書里明確寫著“對生活失去信心”。
專家提出,對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要采取積極性發(fā)掘而不是消極性暗示的態(tài)度,相對性而不是絕對性地看問題。人作為一個比較模糊的主體,很難用數字測量,又極易受誤導和暗示,不能用幾個案例或問卷就輕易下結論。在社會飛速進步的大變遷時代,所有人都面臨不斷的心理挑戰(zhàn)和社會壓力,不能簡單說大學生群體比別的群體問題更多。
專家強調,除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與教育等長遠舉措外,還應建立預警干預機制。目前北京市部分高校已經著手建立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一個集普查、咨詢、跟蹤、干預調節(jié)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初步形成。上海已啟動高!拔C干預”工作。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廣心理輔導課;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有效阻止高校學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為發(fā)生等。就全國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
專家建議,全社會要提倡關注生命本身的意義,不要讓現代社會中的孤獨與疏離感妨礙了人們之間的交往和傾聽。正視“自殺”問題,而不是把非正常死亡加以掩蓋,讓厭世者能夠及時得到與社會的接近、傾聽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