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這個血液里流淌著詩人浪漫氣質(zhì)的藝術家,已經(jīng)從張藝謀、陳凱歌的同學轉(zhuǎn)變成了設計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的建筑師。這次,在應九寨溝邊邊街之邀參加“九寨邊邊街點金行”藝術研討活動時,記者發(fā)現(xiàn),談起中國電影的艾未未,和他獨特的形象一樣——外表冷漠,內(nèi)心狂熱,將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導演張藝謀和陸川批評得體無完膚。
艾青之子艾未未在眾人心目中一直都充滿了神秘感。日前,在去九寨溝采訪藝術家研討中國休閑第四街“邊邊街”時,記者見到了胖胖的、一臉大胡子的艾未未,“兇悍”的形象讓人不太敢接近,但與其形象相反的是,艾未未其實非常隨和,并不會拒人千里之外,只是他的思維非常跳躍,觀點獨特,語言也十分尖刻,常常是毫不留情地一針見血。這位曾是78級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學生的前衛(wèi)藝術家,對中國的電影現(xiàn)狀也有著獨特見解。
《孔雀》是中國最好的電影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是78級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這么多年有沒有電影作品?
艾未未(以下簡稱艾):沒有,只是在《北京人在紐約》中有做過一次副導演和美術指導工作。一般的娛樂片沒意思,實在太無聊了。如果將來實在要涉足,會自己拍一個有意思的。
記:你81年大學沒畢業(yè)就離開了中國,聽說你認為北影的日子是最暗淡的,為什么?
艾:其實在許多人眼中我是幸運的——能上大學,但北影留給我的只有苦悶。每天,我看著周圍的人,一種惡心的感覺就涌上心頭。我身邊每個人都沉浸在洋洋自得的喜悅中,無時無刻不流露著一種天之驕子的優(yōu)越感。而我卻不得不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那些毫無意義的、與社會毫無關系的課程上。面對著枯燥的石膏像,我的同學一個個精力旺盛。看著這樣的場景我就憤怒,有一天,我趁人不注意把教室里的石膏像摔了個粉碎。
記:還沒畢業(yè)就出國后,出國后從事的又不是大學專業(yè)。是你不喜歡電影嗎?平時喜歡看電影嗎?喜歡哪些類型的影片?
艾:以前看得很多,現(xiàn)在少了。我看電影的范圍很廣泛,從三級片到哲理片,文藝片、好萊塢電影都看。我喜歡的電影,應該是這樣的——無論是視覺經(jīng)驗還是電影語言、拍攝方式、展示出的生活狀態(tài)都能給人一種提示。比如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科波多爾的《教父》等。不過大多數(shù)電影都像暢銷書一樣,快餐,沒什么可提的。
記:中國呢?有沒有你喜歡的影片?
艾:有部電影叫《孔雀》,是顧長衛(wèi)拍的,初剪、精剪后我都看過,這是中國拍得最好的一部電影,非常真實。顧長衛(wèi)的畫非常棒,他這人非常細膩,有品位,影片拍得有沒有品位跟導演本身有很大關系。
張藝謀全面墮落
記: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都是你們一級的,當時相互認識嗎?怎么看待他們的成績?
艾:當時我們只有幾十人,當然都認識,我和他們也沒什么交情。其實第五代導演在電影上并沒有什么建樹,只不過以前的電影形態(tài)很落后,他們只是不同于原來的形態(tài)。那個《黃土地》拍得就像幻燈片一樣。相比之下,陳凱歌要好一些,雖然有些生硬,但充滿了人文關懷。張藝謀影片除了《秋菊打官司》外,其他都不怎么樣。尤其是《十面埋伏》簡直惡心之極。如果是香港導演拍就罷了,可是被國人推崇到如此地步的張藝謀,居然墮落成這樣,簡直太丟臉了。不過他做為國寶級人物,這也很正常,中國的文化就是墮落之極,找他代言太合適了。
記:你覺得《十面埋伏》哪些地方不好呢?
艾:全面墮落。劇本糟糕,幾個演員不斷重復著不著邊際的惡心話,導演的方式也很差,服裝、道具也全都不對,看似唐朝的故事,可全都是生編硬造,簡直是對文化的褻瀆。電影2個小時起碼有5分鐘要讓人感動,但是他這個片子卻閃爍著惡劣的光芒。
記:那以你對張藝謀的了解,他現(xiàn)在的變化大嗎?
艾:從人的問題上比較大。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如此在重大問題上販賣最低俗的情調(diào),影響了很多人,他的社會責任感很糟糕。其實他拍不拍沒人關心,關鍵是他卻公然以主流的方式出現(xiàn),販賣著主流中最差的東西。他成為國家美學的代言人太準確了。想想他在希臘那8分鐘,簡直是恐怖,一個恐怖的小孩和一群女人,簡直太可怕了。你大把賺錢沒問題,但不要糟蹋觀眾。
記:但是國人還是比較推崇他,他也很驕傲。
艾:呵呵。他就是一個陜西農(nóng)民,農(nóng)民豐收了喜氣洋洋的很正常,只有極度自卑的人才會有這樣的驕傲。其實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陸川很幼稚
記:你看過中國新生代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嗎,這片子可是好評如潮,在日本還拿獎了。
艾:看過,叫好的只是一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從我個人來講,非常不喜歡。首先一個城市長大的人,去找一個邊疆生活的題材,其出發(fā)點就很可疑;二,這是觀眾不了解的生活,非常討好,又是環(huán)保題材,商業(yè)片的構架;三,里面的天葬、流沙等情節(jié),很做作,用這樣很表象的東西去反映影片的內(nèi)涵很幼稚。我對陸川印象也不好,他們開看片會時請我去了,我認為一個年輕導演在談論自己的影片時應該是高興了,他卻哭了。其實片子拍了兩年多,再多的坎坷、悲慘都應該過去了,不存在了,可他卻一提就哭,這不是在販賣傷疤嗎?不是保護動物就是好影片,拍得艱苦與否與影片的好壞也沒關系,得獎就更不著邊際了。一個外國人看了兩小時電影,就給了個獎,不是很可笑嗎?中國這些導演一個個獎往家里搬有什么意思呢?基本上只要去就能拿獎,太無聊了。
記:可是對很多國人來講,也很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人能拿獎,也是大家的驕傲啊。
艾:呵呵,導演拿不拿獎其實跟觀眾根本沒關系。
中國電影要死就讓它死
記:中國電影市場多年來一直處于低潮期,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你認為中國有好導演嗎?
艾:中國電影低潮與體制有關,無法高潮。這么繁復的報批與審查過程,與市場經(jīng)濟不相符合。所以很容易派生出純粹的娛樂片、古裝、言情這樣的快餐食品,因為要回避社會問題。其實社會問題有什么可怕,改革開放不就是要解決問題嗎?如果這些問題改變了,中國電影還是有點希望,畢竟中國人對視覺、美學上的東西感興趣。中國的導演中,姜文、顧長衛(wèi)不錯。
記:你認為怎么才能改變中國電影的現(xiàn)狀?
艾:中國人就喜歡去拯救什么的。有什么好改變的,它要死就讓它死吧!死了再重來,一切水到渠成。
來源:重慶商報 作者:茍小冬 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