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3日電 《工人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說,近年來,中央部委頻繁的“掛牌督辦”似成時髦,比如公安部門掛牌督辦刑事大案,安監(jiān)局掛牌督辦安全生產事故處理,消防總隊掛牌督辦火災隱患整改,工商機關掛牌督辦假冒偽劣產品的市場整治,等等。這些措施雖然短期內取得了效果,但治標難治本,必須引入全方位的監(jiān)督。
文章舉例說,僅在5月11日的報紙上,又有兩條“掛牌”新聞:這邊,國家環(huán)?偩謩偣际着鷴炫贫睫k的9大環(huán)境違法案,那邊,國家林業(yè)局督察組已抵達山西,“盯”緊8起掛牌毀林案的查處……
文章分析,對那些社會影響大、性質嚴重的違法違規(guī)違紀大案予以掛牌督辦,納入領導視野,及時向社會公布辦案過程及結果,增強了案件查處的公開透明度,同時也是對基層部門執(zhí)法執(zhí)紀水平的監(jiān)督與檢驗,自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一個又一個部門嘩啦啦地掛出如此多“牌”,有的部門一年甚至掛出幾十張督辦之“牌”,給人的感覺就不那么正常了。
文章援引最高人民檢察院一位副檢察長解釋說,很多地方發(fā)生的一些案件由于涉及本地、本部門利益,地方官員或明或暗地阻撓執(zhí)法部門工作,導致案件發(fā)現(xiàn)難、查處難、起訴難、定性難。而一旦掛牌,意味著上級檢察機關過問并“插手”,案件處理過程中所受干擾相對小一些。一言以蔽之,掛出這張“牌”,是為了戳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傘”。
文章指出:用這種辦法對付地方保護主義,短期內可以起到一定效果,卻難以根治這種頑固的“地方病”。畢竟,上下級職責范圍有別,加之上級機關人力有限,能“盯”的只是少數(shù)案件。如果不建立起抗干擾性能優(yōu)良的體系,沒有引入全方位的監(jiān)督,那么這張“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文章最后說,不掛“權力牌”、“壓力牌”、“問責牌”,某些蝸牛式辦案就得不到提速,某些人情案、腐敗案、關系案就難以絕跡,這種狀況亟待改變。只有當“民心牌”與上級“督辦牌”同樣有效,掛不掛牌都一樣之時,法律才真正回歸了其本質。(張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