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三月二十五日電 題:學不厭教不倦的孔子后人孔德成
中新社記者 路梅 陳立宇
臺灣大學文學院第十九教室。一位工作人員把兩張桌子拼起,一邊擺上一張?zhí)俎D椅,另一邊則擺上四張課椅,打開日光燈,因雨天而昏暗的教室頓時一片明亮。上課鐘聲響起,伴隨著拐杖篤地的緩慢腳步聲從走廊盡頭傳來,孔德成教授在學生的攙扶下來到教室。
孔德成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鬃蛹易宓臻L孫(第四十六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一○五五年)起世襲爵位“衍圣公”。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成為延續(xù)八百九十余年的衍圣公最后一代。一九三五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把衍圣公改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也是僅存的世襲特任官。
這堂“殷周青銅彝器”課,雖然只來了兩位學生,孔先生仍然十分認真地開講,讀起古文來抑揚頓挫、聲音洪亮。為了講解青銅器上的虎銜孩童花紋,他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不時跟學生開個小玩笑,說到高興處便爽朗地呵呵笑起來。
今年八十七歲的孔德成鄉(xiāng)音未改鬢毛已衰,到臺灣之后就再也沒回過大陸。他于一九五五年起就在臺大中文系、人類學系兼任教授,F在他在臺大及輔仁大學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及“殷周青銅彝器研究”課程。他說實在是太忙,無法安排時間回老家山東曲阜看看。
談到儒家學術的精髓,孔先生顫巍巍地在紙上寫下“人”字。那握筆的手雖已蒼老,卻仍修長均勻,握筆時,一股文人風韻彌漫紙筆間。
他認真地對記者說,“最要緊的就是這個字,沒有什么是離開‘人’而立論的!甭牭接浾哒f現在大陸推行“以人為本”的理念,他說,“知”與“行”并重,這很好啊!
提及現在臺灣許多年輕人不喜歡讀古文,孔德成說,“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學習古文的風氣,最起碼要把中國傳統文化里做人的道理,灌輸給年輕一代。我們是人,說話就應該誠實,要遵守諾言,做事業(yè)要有敬業(yè)精神。為師長的人不但要講解,還要身體力行,做青年的模范。如果不把這些教給青年人,我們就對不起他們!
孔德成的曾孫、孔子第八十代嫡長孫在今年元旦出生,孔德成斟酌一個半月為他取名“孔佑仁”。談到小曾孫,孔德成臉上泛起慈祥的神色。對于孩子的未來,他說:“不論他以后研究什么學問,但既然是中國人,就要多念中國書。中國是有悠深文化的國家,一個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這丟人不丟人!”
作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孔德成負有傳承孔子血脈及學說之責。對于“使命感”這三個字,老先生卻大聲連說“不敢當”,“中國人嘛,多念中國書就是了!
除了授課,孔德成說他其余時間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看,不勝枚舉!
年邁的孔德成先生每次講課,都穿著整齊的西裝,認真地打好領帶。記者問他,每周上這么多課會不會太辛苦,有沒有考慮停課休息?紫壬Z氣堅定地只說了一句話:我在這里都教了五十年了!
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謙虛、耿直、幽默、執(zhí)著的孔德成,則身體力行著先人的這句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