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氣大規(guī)模進入城市供暖、進入居民家庭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時代,每年冬季出現的用氣緊張問題,讓人們開始對“氣荒”多出一份擔心,同時也對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多出一份關注。
據了解,目前對“氣荒”問題,社會上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為“市場論”,認為國內天然氣消費市場增長無序,導致供需失衡;另一種為“陰謀論”,認為“氣荒”背后存在陰謀,占居國內天然氣近80%市場份額的中石油是在借“氣荒”之機“逼宮”天然氣漲價。
那么,“氣荒”時代的中石油究竟做了什么?
“忍氣”:不言進口虧損之痛但稱履行央企之責
從11月15日開始,中國北方地區(qū)正式進入供暖期。此前的11月12日,北京作為全國最大的天然氣城市舉行居民用氣價調整聽證會,92%的與會代表同意氣價上調。
盡管此次調價是5月底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關于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的通知》的后續(xù)動作,但選擇在供暖日前三天推出,還是引起社會一片嘩然。特別是此間一篇發(fā)布于中石油官方網站“氣價低”的分析文章似乎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有媒體發(fā)文稱,在冬季“保供”及各地接連調整民用天然氣價格的敏感時期,中石油提及氣價低導致缺氣頗有“訴苦”意味,被業(yè)內解讀為借“保供”之機尋求更多政策扶持,以彌補中亞天然氣進口虧損。
那么,中石油進口天然氣是否真的存在虧損?
據介紹,無論從中亞管線經西氣東輸二線進口天然氣,還是從海上進口的L N G (液化天然氣),中石油都是虧損的。數據顯示,即使北京此次居民用氣價格上調0 .23元/立方米后,價格將升至2 .28元/立方米。以中石油中亞進口的天然氣為例,在到達中國邊境時成本就超過了2元/立方米,如果再加上管輸成本虧損是肯定的。
“管輸成本”是如何計算的呢?《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負責陜京天然氣管道運營的公司獲悉,以2005年投產的陜京管道二線為例,每立方米天然氣的管輸成本由長慶油田輸送至沿線各地的費用分別為:山西3 .1元,北京4.5元,天津4.8元。
據了解,在目前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的情況下,為增加國內市場供氣量,中石油不僅沒有因虧損減少天然氣進口,反而多方協(xié)調,加大管輸天然氣和海上LN G的進口力度。
今年9月中旬,由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四國代表參加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四國運行協(xié)調委員會”在上海召開,四國確立了“最大限度發(fā)揮和利用中亞天然氣管道的輸氣能力,切實提高向中國的供氣量”的總體目標。按計劃,2011年中石油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進口天然氣將達到170億立方米。
“為保證今年冬季首都的供氣安全,中石油已經將中亞引進的天然氣加入到北京市場保供之中!北本┨烊粴夤艿拦旧a運行處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這也就是說,中亞進口天然氣將通過西氣東輸二線轉輸陜京管線進入北京市場,北京市民用氣結構中也有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
同時,為保證今年冬季市場供應,中石油還提前部署LN G采購計劃。據介紹,今冬將有6 .1億立方米LN G從海上通道進入中國市場。
在進口氣虧損情況下,反而加大進口力度,這種違反企業(yè)市場游戲規(guī)則的動作,被中石油解釋為“履行央企責任”。中石油總經理蔣潔敏曾多次在內部會議上反復強調,作為中央大型骨干企業(yè),中石油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必須堅定不移地履行“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
分享至:
|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慧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